点击题目下方凤凰读书,一键关注
薛忆沩《空巢》
电信诈骗是波及无数中国家庭的“人祸”,人口老龄化是目前中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这部小说通过一个具体的诈骗案件将这两个“热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小说用第一人称的叙述,不仅精准地呈现出受害者在案发二十四小时之中细腻的心理变化,更是诗意和哲理地再现了一位中国知识女性整个的心路历程和人生奥秘。
薛忆沩,1996—2002年任教于深圳大学文学院。2006—2007年为《南方周末》及《随笔》杂志撰写读书专栏。2009—2010年受聘为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2013年受聘为中山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驻院学人。1991年获台湾《联合报》文学奖。
芬纳《统治史》
牛津大学芬纳教授的《统治史》共三卷三十四章,、社会学极有影响的一部巨著。它以各个国家的政府形态、统治方式和国家社会关系的分析为核心,主要关注点是世界历史中政府形态的发展。全书最后提出了“通往现代政府之路”的概要观点。这部巨著精彩的描述和分析带领读者走过了一次穿越时空的长途旅行——从古老文明的起源一步步来到躁动不安的现代社会。
芬纳(1915-1993)是来自比萨拉比亚的犹太人的后代,,。,特别是《马背上的人:。
张佳玮《迈克尔·乔丹与他的时代》
迈克尔•乔丹,美国篮球史上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他在职业生涯中创造了刷屏般不胜枚举的纪录,然而,“NBA只分为迈克尔,以及其他人”,这句评价不仅在数据意义上成立,更存在于他对篮球的热爱、对胜利的渴望之中。《迈克尔•乔丹与他的时代》书写那个风起云涌的黄金时代,选秀、突围、绝杀、阴谋、困境、卫冕、飞翔;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飞人乔丹成为美国文化的一个符号,NBA成为世界上最会赚钱的体育机器之一。
张佳玮,自由撰稿人,篮球评论员。在虎扑网初涉篮球评论,凭借其出众的文学天赋以及对篮球的深刻理解迅速成为中国篮坛顶尖评论家,在虎扑网堪称全民偶像,也是知乎、豆瓣、天涯人气超高的青年作家。
查尔斯·罗森《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近五十年以来影响力最大、引用率最高的音乐论著。该书出版于1971年,翌年即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迄今仍是获得此项殊荣的唯一音乐书籍。在《古典风格》行云流水般的论述中,作者基于对古典时期音乐语言整体运作体系的深刻理解,针对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师的代表性创作领域和公认杰作逐一进行分析、论说、评判、解释和说明。罗森要向读者和听者指明,这些杰作之所以产生的风格前提和语言机制是什么,这些杰作的卓越性和审美价值究竟何在。
查尔斯·罗森(1927—2012),美国钢琴家,音乐著述家和批评家。他出生于纽约的一个建筑师之家,自幼习琴,少年时拜著名钢琴家、李斯特的弟子莫里茨•罗森塔尔为师,可算是李斯特显赫谱系的“嫡传”。他的正式职业身份是音乐会钢琴家,他对音乐文献的主要贡献是《古典风格》。
沈渭滨《道光十九年:从禁烟到战争》
多角度描述了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社会以及中英之间在正当贸易和鸦片走私、反走私间的互动。历史地考察鸦片在中国泛滥和流动方式,系统叙述了清王朝的禁烟政策在各个阶段上的演变,说明鸦片战争是在禁烟政策逐渐演变为禁烟过程中,最终造成武装冲突的。同时,通过对清皇朝时期中国社会、,指出清皇朝盲目自大的文化心态,驳斥了西方学者在阐述这场战争中某些非历史主义的观点。
沈渭滨,男,1937年生,促进会成员。现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专著有《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晚清女主——细说慈禧》、《困厄中的近代化》、《曾经沧海》等十余种,论文近二百篇。
皮埃尔·罗森伯格《卢浮宫私人词典》
卢浮宫原馆长、法兰西学术院院士罗森伯格先生编撰的一部关于卢浮宫的私人词典。该词典编撰的最大特点在于,作者是从自身角度出发,依据个人喜好和主观意愿来决定词条的取舍和分类,故而,收录其中的词条并不局限于卢浮宫藏品本身,而是包含了与卢浮宫相关的、牵动作者情感的一切。可以说,这部《卢浮宫私人词典》兼具了娱乐、趣味与教益的多重功能,饱含了编撰者本人对于卢浮宫的挚爱与深情,体现了私人词典的独特风格与无穷魅力。
皮埃尔•罗森伯格,在成为卢浮宫总馆长之前,他曾多年领导卢浮宫油画部的工作。1995年12月7日,罗森伯格继亨利•古耶之位,成为法兰西学术院院士。罗森伯格毕生致力于17、18世纪法国和意大利素描及油画研究,著有关于普桑、拉图尔、拉海尔、华托、弗拉戈纳尔、达维特等人的多部专著。
《顾准文集》
主要由《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古希腊城邦制度》、《经济文稿》等篇章构成。在本书中,作者有很多理论的创见和对苏联、东欧、我国当时局势的预见,很多都被后来的发展所验证。他的思考大胆,其思想深深地折服了王元化、、李锐、吴敬琏等人,很值得一读。
顾准(1915—1974),上海人,字哲云,著名思想家、经济学家、会计学家、历史学家。顾准是那个时代极少的有独立思考精神的人,思想深邃,见识卓著,。
柯尔斯滕·奥尔森《学校会伤人》
我们应该怎样去认识由于过时的学校教育政策而带来的“伤害”?我们怎样去应对它们?在这本有争议的新著中,柯尔斯滕•奥尔森揭示了某种教育方式的灾难性后果——这种教育鼓励从众统一,而不重视创造力的价值,抹杀学生们的兴趣,无视学习者的多样性。奥尔森通过解读充满情感的故事,说明现在的教育制度不能生产出社会真正需要的心灵与思想。与此相反,这个体系常常给很多学习者造成羞辱,降低他们的能力并使他们感到厌烦。最重要的是,她给我们展示了受伤的学习者们如何疗伤的经验,并且指出,教师、家长和学生们现在就可以行动起来,帮助他们自己保持健康状态。
柯尔斯滕•奥尔森,2005年获得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学位,是一位作家、教育咨询师、美国全国性组织“教学勇气”的推进者。奥尔森作为一位教育咨询专家,她着重关注教学改进与领导力的发展,希望通过这些工作来更好地支持所有学习者。
安部公房都市消失三部曲
——砂女、燃烧的地图、他人的脸
安部公房(1924—1993),日本小说家、剧作家。生于东京,在中国沈阳读过小学和中学时代。1948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医科专业;50年代初即在文坛崭露头角。其处女作《赤茧》、《墙》分别获得战后文学奖和芥川文学奖,从而奠定了他在日本当代文学史的地位。其小说和剧本代表作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并一再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与大江健三郎及三岛由纪夫鼎足而立,构成了当代日本先锋文学的独特风景。其作品在二十多个国家翻译出版,被誉为最受欢迎的日本作家和世界级文学大师。
里尔克:一个诗人》
《里尔克:一个诗人》以丰富详实的史料、深邃优美的文笔,对里尔克的人生线索和作品里程展开深度溯源与细腻描写,呈现了诗人在“生活的古老敌意”中逆水而行、孤独地辨认生命本质的坎坷一生,凸显了作为诗人的里尔克对生与死乃至整个宇宙秩序的思考与呼告。
,1920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除《里尔克:一个诗人》外,他还撰写了《赫尔曼•黑塞传》,此两部传记在西方广受好评,为他在全世界赢得极大声誉。
点击“阅读原文”前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豆瓣小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