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考入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预科部;
13岁,担任茱莉亚音乐学院百年庆典音乐会压轴表演的独奏家;
14岁,被全球优秀经纪公司ICM签约,开始国际巡演;
15岁,创作第一部交响合唱《悲情天台山》;
16岁,以最小的年龄签约美国现代音乐出版社LK,出版十多部作品;
22岁,成为上海爱乐乐团驻团作曲家;
25岁,《第十交响曲“京剧幻想”》将在上海进行首演……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系列的惊艳履历都属于青年作曲家、钢琴家龚天鹏,属于这个叛逆的90后天才少年。在《第十交响曲“京剧幻想”》的首演前,4月19日龚天鹏做客了《古典音乐时间》节目,与主持人周婕一起解析自己的多部交响曲,回忆自己小时候的“叛逆经历”。(点击底部“阅读原文”进入节目回听页面)
这是一场循序渐进的“叛逆”
之所以被称为“神童”,是因为龚天鹏从2岁就能辨认所有的音高与和弦,5岁开始日日苦练并且进步神速。但是龚天鹏并不喜欢循规蹈矩地去练琴,相比于每天都坐在琴凳上弹枯燥的练习曲,他更喜欢自己按着琴键、摸索和弦的规律。鹏鹏说:“不练琴的时候,我可以自己在钢琴上玩五六个小时。”或许,小小的创作欲望就在那时萌芽,只是年纪尚小的鹏鹏还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表达。
1岁的鹏鹏
12岁的鹏鹏
9岁,龚天鹏顺利考入茱莉亚音乐学院的预科,开始更深入地学习钢琴演奏。虽然从小时候接触音乐时就认定自己的“心里住着一位作曲家”,但这时的他只是把作曲的想法放在心里。直到茱莉亚音乐学院预科部的校长托马斯教授发掘他在演奏中的强烈表达欲和丰富的想象力,才问出鹏鹏是否想学习作曲。随后,托马斯教授就始终免费给鹏鹏上专业的作曲课,让他的奇思妙想有了表达的窗口。
在预科就读的龚天鹏没有立刻实施这场叛逆,而是悄悄地为自己做着计划。听音乐会时并不在乎大师的技巧,而在乎作品本身的结构,在乎为什么作曲家运用了这样的和声。随着龚天鹏的创作欲望越来越强,他与父母的战争也随之爆发。
对于鹏鹏的父母来说,眼看着要成为钢琴家的儿子突然放弃练琴、转而去学作曲,一时之间很难接受,于是就与儿子开始了一场拉锯战。龚天鹏和父母互不退让,父亲怎么也想不到,几年前一句气话“你就改学作曲吧!别练琴了!”不仅没有让儿子乖乖坐回琴凳练琴,反而还给予了他追求梦想的契机。
李斯特《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
钢琴:龚天鹏 演奏:纳什维尔交响乐团 指挥:斯拉特金
(2007年14岁录制于美国纳什维尔交响音乐厅,美国交响乐团联盟年会开幕演出实况)
2007年纳什维尔与斯拉特金
龚天鹏的坚持最终收获了身边人的支持,茱莉亚音乐学院的院长波利希在鹏鹏毕业后告诉他说:“我永远不知道一个人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我特别害怕因为我们自认为高明的判断而埋没了一个人更大的才华。我承担不起这样的责任。”
幸好,龚天鹏为自己的人生做出了选择,让今天的我们没有错过这样一个天才作曲家。
行走的个性作曲家
进入茱莉亚音乐学院作曲系深造的龚天鹏仿佛濒岸的鱼儿回归大海,终于收获了创作乐曲所能带来的狂喜感和成就感。对于龚天鹏来说,他的每一部交响曲都有着自己想要传达的精神和意义,而这一写,就是十部。
《第九交响曲“启航”》排练的照片
龚天鹏的第一部交响曲《悲情天台山》是受汶川大地震影响而写成的。得知地震的消息时,15岁的他刚刚完成一场欧洲演出,乐评人对龚天鹏的评价皆是溢美之词,但他却觉得自己并不是什么“东方的天才少年”、“古典音乐明日之星”,。于是他选择用音乐来记录下这时汹涌而来的家国情怀。
从此,作曲不再是爱好,而成了事业和毕生所爱。
在茱莉亚音乐学院的时候,龚天鹏听见了伯恩斯坦所写的《第二交响曲“焦虑年代”》,深受影响。他说:“我恍惚间在这部作品里听见了我们中国的《黄河大合唱》。”写一部钢琴协奏曲来表达中国人文精神的想法又在龚天鹏脑海中出现,当2013年在美国纽约完成全曲时,龚天鹏为作品命名为《中华史记》。这个被龚天鹏自嘲为有些“狂妄”的名字,确确实实地表现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中华史记》的尾声
随后,第四、第五、第六交响曲都接踵而至,龚天鹏几乎时时刻刻在思考自己的创作。在世界各地,也都留下了他的印记。从2004年到2009年,他连续六年参加阿斯本音乐节,最后一年还与华裔钢琴家周天羽一起登台献演双钢琴作品。作为作曲家,他从未停止脚步,始终在探索这世界值得被音乐赞颂之处。
龚天鹏参加阿斯本音乐节期间的照片
《第四交响曲》首演
《第五交响曲》首演
不论在创作上的成就有多令人惊叹,龚天鹏似乎还是那个叛逆的少年。在《第三钢琴协奏曲“中华史记”》首演的音乐会上,不按照琴谱随意地发挥,最终只保持了小节数的一致来方便乐队排练。龚天鹏说:“我好像一直在与自己作对,每次写钢琴也都是歇斯底里。可能我这样写、但我不愿意这样弹,这样弹了、又不会这样去写。”在他的手里,每一次演奏都带着未知的精彩。
龚天鹏钢琴改编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
龚天鹏的叛逆还体现在创作电影音乐。他非常喜欢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因为在他眼中,电影音乐是神圣的,是最难创作的。要让每一个镜头和每一段旋律都完美贴合,能够丝丝入扣,对于作曲家来说并非易事。当龚天鹏开始接受委约,写下电影《一句顶一万句》的配乐时,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他用音符写下了真正的中国式孤独,将片中的文字、台词和画面都与音乐相糅合相应和。
电影《一句顶一万句》配乐
从“启航”到“京剧”
天才少年没有极限
近年来,龚天鹏成为上海爱乐乐团的委约作曲家,一部部为爱乐度身定制的作品徐徐诞生。2017年,汤沐海执棒上海爱乐乐团首演了龚天鹏的《第九交响曲》暨交响合唱《启航》,代表上海音乐人献礼十九大。龚天鹏从当代爱国青年的视角写下了这部委约作品,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融入音乐。
龚天鹏《第九交响曲“启航”》首演
转眼间,龚天鹏的《第十交响曲“京剧幻想”》也将由上海爱乐乐团在4月28日带来首演,并且面向全球进行直播。对于龚天鹏来说,认识京剧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恶补专业知识之后,开始了创作。当西方乐器演奏出中国声音,当我们听见小提琴演奏着《曹操与杨修》、《萧何月下追韩信》、《贵妃醉酒》和《霸王别姬》,是否有着别样的感动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在指挥家张亮执棒之下首演龚天鹏《第十交响曲“京剧幻想”》的爱乐乐团能够带来惊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