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中县古典主义音乐学习组

【李斯特逝世纪念】“人活着是死亡的前奏曲?”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转载本平台文章请标明出处)

Who is 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生于匈牙利雷定,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1886年7月31日,李斯特逝世......

回复“李斯特”获取该作曲家信息!

回复“作曲家”获取更多作曲家信息!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部作品:《前奏曲》

在李斯特的十三部交响诗中,最著名且流传最广的是第三交响诗《前奏曲》,作于1848年,题献给卡罗琳•维根斯坦公主。这部交响诗在浪漫主义时期的标题交响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前奏曲》的序:《诗的冥想》
李斯特以法国诗人拉玛丁的《诗的冥想》中的一节作为《前奏曲》的序:
“在死的瞬间,响起无名歌的庄严的第一个音符。
人生,不过是这支歌的一系列的前奏曲而已。
每一个生命的迷人的曙光,那就是爱情。
但,在人的一生中,最初感到幸福、甜蜜的时刻,
却常常被雷电和暴风雨的袭击,摧毁殆尽。
雷电烧掉幸福的祭坛,暴风雨驱散愉悦的幻梦。
在狂风暴雨中,受到沉重折磨的心灵,
走到静谧的田野上,去寻求休憩与安宁。
人们在田野的大自然怀抱中,感到了喜悦,
但是,他不可能长久地安于这种生活的平静。
当号角发出第一声召唤,他奔驰归队,走向战场,
在斗争中,他才能真正认识自我,发挥自己力量。”


相反的理解
虽然这部交响诗与原诗存在着内容上的联系,但李斯特和拉马丁的作品在思想方面有着原则上的区别。拉马丁认为:“人的一生是死亡的一系列前奏”,对生活的态度是消极悲观的。而李斯特肯定了人生,在交响诗中所表现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探求。经过风暴、艰辛、斗争、悲伤后,进一步肯定了人的力量的伟大,肯定了光明的前景。而拉马丁的原诗则认为人生是走向死亡的一系列前奏曲,其人生态度是消极的。

主题变形
《前奏曲》最开始的三个音是一个冥想音调,向上跳跃的音符预留了一个悬念,仿佛是在向人生划出一个问号。就是在这三个音的基础上,李斯特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段将其变形,从而衍生出绚丽多姿的深刻篇章。

视频来了

视频:李斯特《前奏曲》索尔蒂爵士指挥

请点击下面视频观看(17分钟),建议在Wifi环境下浏览视频,请耐心等待缓



逐个回复以下内热门关键词,获得图文介绍:

柴可夫斯基 门德尔松 莫扎特 贝多芬 蓝色多瑙河 霍夫曼船歌 胎教音乐 预言鸟 魔笛 钢琴 单 簧管 低音提琴 大提琴 交响曲 无伴奏合唱 音乐时期 音乐课室

或者查看最后一条图文消息,获取索引和介绍。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