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mpre imaginé que el Paraíso sería algún tipo de biblioteca
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博尔赫斯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在今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不免俗的,我也去看了电影,看的途中脑海不断闪现《洛丽塔》和《如晴天似雨天》的场景。
美妙的意大利小镇夏日风景,暑气腾腾,泳池旁水汽弥漫,16岁少年Elio赤着半身,戴着耳机,墨镜,趴在泳池旁改编乐曲。像极了《洛丽塔》电影里,躺在绿的耀眼的草地上看书,被喷水器溅湿短裙和脚踝的洛丽塔。镜头很迷恋Elio的身体,大量的镜头里Elio都像夏日里的一棵白杨,干净温暖。来他家度夏日的美国研究生Oliver,赢得所有人喜爱的"大明星",穿着红色泳裤,活力四射地在泳池里游来回。他就像古希腊雕塑里的人,金灿浓密的发,偶尔垂下来盖住他单纯多情的眼睛,身体结实高大,双腿笔直修长。
像所有人一样,但是比别人更严重,Elio陷入了Oliver的情感牢笼。情窦初开的Elio刻意搭话的小心思,吃醋时的郁结,得到Oliver纸条回应高兴地转圈的小雀跃。更成熟也更羞涩的Oliver,他的进退维谷,心理挣扎,忽进忽退,电影用了绝妙的音乐,美丽的长镜头以及演员们细致入微的杰出表演让人感同身受。
这部电影是如此自然美好,在观影过程中,我甚至没有意识到这是同性之爱,只是感受到了一个人对另一人的深切渴望,那种快要渴死的人急需清泉的欲望可以让Elio心甘情愿被征服。即使Oliver每天晚上坐在礁石上沉思几个小时,也背叛不了他最原始的欲望,他想要Elio。
这种感觉在我看了小说尤甚。小说以Elio作为视角,完全是一本Elio写给Oliver的情书。作家安德烈·艾席蒙写的每一个字都像是用血和蜜组成,比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还要疯狂自我。如血般浓厚的痴恋,如蜜般甜美的细节,都在意大利小镇,雪莱死亡的海边,莫奈作画的悬崖,李斯特的奏鸣等艺术背景衬托下,扣人心弦。
我喜欢他们欲情故纵的小把戏。
"我顶多只能假装不在乎。"
"这个我们不是早就知道了?"他马上厉声说道。
我被击垮了。这段时间,我一直以为我在花园,阳台,海边摆出不理他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姿态,是在冷落他,可是他早就看透了我。
安德烈如此深谙人性,我想尽办法隐藏自己,他却如此袒露心悸,细腻的描写让我无地自容。
我喜欢他们的调情。
"你就不能按照巴赫写的来弹吗?"
"可是巴赫从来没写过吉他的版本啊,说不定他根本不是写给大琴键的。事实上,我们甚至不确定这曲子是不是巴赫写的"
"当我没求你"
"好啦好啦,不必这么激动啊"
打从第一次弹,我就很清楚这部作品的哪个乐句撩动了他。每当我弹奏到那一段,都把它当做一份小礼物送给他,因为那的确是献给他的,那象征我美丽的部分,不必是个天才就能理解的部分,它激励我加入一段长长的华彩乐段,只为了他。
安德烈有深厚的艺术和音乐功底,给整部作品包裹了一层华丽古典的糖纸。
我更喜欢他们之间纯真的爱情。
我们各自撑着手肘,盯着风景看。
"你是世间少有的幸运儿"他说。
那年夏天,我爱上钓鱼,因为他爱。爱上慢跑,因为他爱。爱上章鱼,赫拉克利特,《特里斯坦》。那年夏天,我听鸟欢唱,闻百草香,感觉雾气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从脚下升起,而我警醒的感官总是不由自主全涌向他。
至于作者为什么在结局让他们分开,我想是大多的爱情都爱而不得,就让杏子的香气,柠檬的酸甜,炙热的爱恋停留在永不落日的夏季,让海浪回到礁石,让相遇归于离别。
"你和Oliver之间的一切,是珍贵而特别的。大多数人都活得像是他们不止有一次生命,把生活分成理想的和现实的,或者夹杂其间的,但我们的人生,我们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在你反应过来之前,你的心会疲惫,你的肉体也不再有人眷顾。我羡慕你,我不羡慕你此刻的痛苦,但我羡慕你能感受到这种痛苦。"
看到这里,我潸然泪下。
“爱,让每个被爱的人无可豁免的也要去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