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消息,日本设计师杉原博(HiroshiSugihara)用3D打印技术创造了一些非常有创意的东西:一系列可以像真正的生物一样走路的动物仿生机器人。今日的3D打印行业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重要内容呢?下面一起来了解详情。
842块3D打印的组件在商场里拼出云冈大佛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与云冈石窟研究院联合团队,他们运用3D打印技术,实现了全球首次大体量、高精度的文物复制,将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第3窟西后室原真呈现。
洞窟体型实在巨大,普通的3D打印机只能打印几十厘米的物件。刁常宇团队与深圳的3D打印生产工厂联合研发了特制打印机,可直接打印出最大体积1米x1米x1.5米的部件。
打印出来的石窟部件,每一层只有0.4毫米。相当于在用一支0.4毫米笔芯的圆珠笔,一笔笔“画”出这个巨型石窟的842块组件。
3D打印产业峰会聚焦前沿技术
2017年12月22日,“数字创意,打印未来”——3D打印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隆重开启,此次论坛由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管理委员会、北京丰台科技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主办、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3D打印数字维创中心、丰科博创(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城市复兴2050等共同承办,迎来关于3D打印技术实践性进展、突破、产业化布局、拓展与协同化发展的产业盛会。此次高峰论坛汇聚了3D打印产业链上下游的顶尖专家和行业翘楚,展现趋势、关键技术并深度探讨3D打印前沿技术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高端制造、建筑建造、文创、军工等产业领域的应用和创新理念,推动创新能力以及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加强3D打印产业优势资源融合,助力传统产业升级并共享发展契机。
3D打印掀起百姓个性化医疗新时代
2017年岁末,艰难发展多年的3D打印技术迎来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十二部门于近日联合印发《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将“3D打印+医疗”内容列为重点任务之一。针对医疗领域个性化医疗器械(含医用非医疗器械)、康复器械、植入物、软组织修复、新药开发等需求,推动完善个性化医用增材制造产品在分类、临床检验、注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政策法规,研究确定医用增材制造产品及服务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医保支持标准。业内专家认为,目前已率先在人工关节、人工椎体等骨科领域使用的3D打印技术,未来将拓展到更多医疗领域,掀起百姓个性化医疗新时代。
3D打印人才短缺!烟台开发区借力工信部打造人才高地
以“3D打印带来的制造业变革”为主题的2017长风计划暨首届国际3D打印产业大会,25日在烟台开发区举行。国家工信部、烟台市相关部门领导、3D打印相关企业代表以及各应用行业企业代表约200人参会。现场,山东三迪时空三维科技有限公司被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授予“增材制造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
增材制造即目前火热的“3D打印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近年来针对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依托自身平台、专家和企业资源优势,推进实施“新型工业化能力建设‘长风’计划”,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开展面向软件、集成电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3D打印)、大数据、生物医药等行业领域的特色人才工作,服务“中国制造202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