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中县古典主义音乐学习组

筛选机制-设立门槛的必要性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非常感谢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鼓励,非常感动,回顾这两年来的所作所为,百感交集。有些事情的构想初衷是好的,想法也是单纯的。这两年来,我结识一些人,他们同样爱好读书,对知识充满着渴望,他们有意愿,且有目标的追求着美好生活。每次有人向我询问云盘验证码时的那种礼貌和期待,总是让我觉得很暖心。每次有人向我咨询学习英语的经验总是带动我学习的热情。我们总是在简短的几句交流过后陷入沉默,然后又在自己的世界里继续的生活着,他们过的怎么样?我总是会想,在夜里,我听着蓝牙音响,这是一个潘多拉的魔盒,为我打开千奇百怪的世界,我一个人在沉浸其中漫游。多么好的地方,我好奇到有多少人曾到过这里?我一定要尽量的拉些人进来,不管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这样,一旦你领略过或者享受过某些的快乐,那种感觉会让你情不自禁的让自己把这种喜悦分享给每一个人,相信大家都体会过。

 

放假的时候,我翻看一本书 <魔鬼经济学合集(共4册)>((美)列维;(美)都伯纳) ,其中一个观点让我看了让我觉得很新颖。

 

“如果说约翰·李斯特真的证明了什么的话,那么他所证明的结论就是“利他主义精神是否是人类的天性”这一问题,是一个不适当的问题。人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人就是人,刺激之下,人会做出相应的反应。人几乎总能受到影响或控制,进而变好或变坏,只要你能找到恰当的方法。”

 

我一直知道我做事都是凭直觉和情绪,缺乏理性和逻辑的支持。即使这以为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即使这在他们看来实在是不太划算,甚至是脑子笨的有点转不过弯来。但是我可能持有别人不一样的信念,继而做出不一样的事情。这本研究行为经济学的文笔非常活泼,题材也非常有趣,我在一篇篇的阅读他们有趣的案例时,惊叹自己做了不少非常糟糕的决定。

 

比如说没有从成本和收益的关系看问题,供需之间关系,甚至是概率的问题,甚至是混淆了相关性和因果,欲望与目标,实在是非常荒唐。我读过不少金融界的人物的自传或者是书籍,其中,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他们都提到了一个“第二层次的思维”,就是看问题不能局限于其表象,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现象,这个问题又会引发什么后果,剔除一些表象后,我们能够提出那些解决方案。实在是很惭愧,实际情况中我很少付出实践。甚至是想都没有想到去使用他们,即使自己笔记还做了不少。我还是见过的世面太少,遇到事情就慌了神,根本没有那种处事不惊,静下来想清楚因果,再去找措施的思维。他们的与众不同,我想就是遇到事情思维能转好几道弯,而我想问题只是线性的直来直去。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想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剥离事物的表象,针对事情的本质去对症下药。

 

所以,现在理清事物的表象与现状,尝试拿出一个对策来。而这本书给了我一些思路。的确,互联网尽管有着摧枯拉朽的力量,却难以根除息不对称的现象。有人说毕竟现在的问题不是提供更多的信息,而是如何大家分接收信息的时间。任何新的技术都不能增加人的时间量和人类吸收信息的能力。对的,如果你对某个领域足够感兴趣的话,你会对该领域分配更多的注意力。

 

而注意力是宝贵而又稀有的,如果你还没有意识到的话,看看我们生活周边吧,能够占据我们意识的事物还有很多,如情感、信仰、回忆,等等。而这些事物可以被区分为不同的层次。例如,来自外部的感官刺激就是一种低层次的占意。我们用美女、绚丽的画面、刺激的情节来做广告实际上就是希望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来占据人们的意识舞台。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人或者别的事物身上。很多商业品牌都请名人做广告,也是同样的道理。注意力可以交换,可以转移,因此,我们便可以用注意力来交易。如果我拥有大量的注意力,我就可以把它让渡出来做广告,以换取其他的东西。

 

如果有的读者根本不是很喜欢某些东西,我用一些个人体验的感觉,去用文字描绘做某件事情享受,吸引他们过来给一些他们自己都不知道需不需要的资源,去占用他们的注意力,我究竟是无私,还是自私。互联网时代,信息变得容易获取,我们很容易对比他人与自己的生活状态,我们会沾沾自喜暗自得意,我们会失落焦虑,觉得自己是活的最差的那个人。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会本能的使用囤积去做无力的反抗,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吗?


可能是魔鬼经济学的一篇文章,给我巨大的启发。讲到的供需原理,为什么要设置门槛是有必要的。这篇文章的案例,我依然能够清晰的记得。一家快餐店因为人员流动率很高,其门店的经理向经济学家咨询解决方案。经过一番考察,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个方案,在招聘的时候,让前来面试的人进行笔试面试等考察。因为快餐店的专业技能要求较低,前来应聘的人可能不是真的想从事这门行业,或者来说,这些前来的应聘者只是想碰碰运气,或者体验一下赚点外快。而设立这样一个门槛,能大大淘汰这些前来碰碰运气的人,因为他们不想在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上投入过多的成本。这位门店的经理在看到经济学家提出的方案时,对此十分不解。我们就是缺少人来,这样设置一个门槛,那么前来应聘的人是不是都会嫌麻烦,反而会放弃申请这个职位。我觉的,这个门店经理的考虑也不是没有什么道理,因为快餐点的工作毕竟吸引力有限的。

 

继而,让我想到生活身边的例子。好的大学,好的工作,这样稀缺的,具有吸引力的资源都是设立非常高的门槛。门槛是非常有必要的,他让设立者淘选出真正有实际需求的人。因为真正有需求的人,不不会嫌麻烦的,他们情愿往里面投入时间和精力的。门槛的设立,让使用者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资源。因为他们毕竟在里面投入了不少成本。


接下来,我会设计一套门槛测试,方便过滤用户。因为我相信,如果你的动机足够强烈,会用你的能力证明,you deserve it,you earn it.也欢迎大家后台提出一些方案和建议。The more Brians working on the hard problemthe better. 


祝大家周末愉快!最近收到很多后台的鼓励和留言,非常感动。也不知道该回复些什么。我是一个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情感的人,但我会用行动告诉你们,你们没有看错人。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