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汽斯柯达柯迪亚克(下称“柯迪亚克”)正式上市。这是上汽斯柯达继Yeti车型以后推出的第二款SUV车型。该车型与同级的大众途观L一样,出自大众MQB平台(平台是什么?点击查看详细解析),两车底盘有着较高的相似度和零部件通用率。与途观L相比,柯迪亚克增加了7座的配置,更能满足目前国内迅速增长的二孩家庭用车需求。下面我们马上来看看这款柯迪亚克的底盘有何特点?
目前柯迪亚克在售的共有6款车型,只有一款配置了四驱系统。两驱版本和四驱版本车型在底盘驱动结构上有一定的区别,但两者车身结构和悬架系统设计是一致的,可作为参考。本期实拍的车型为柯迪亚克TSI380 7座四驱旗舰版。
● 底盘全景图
柯迪亚克与其他MQB平台车型一样,采用的是前麦弗逊,后E型多连杆的悬架组合。从一些MQB平台车型上我们可以看到,整备质量不同,悬架部件的制造工艺会有一定的区别。整备质量较大(约2吨)的大众途昂,其部分控制臂采用了铸铁工艺;而整备质量相对较小(约1.6吨)的柯迪亚克则和同级的途观L一样,部分控制臂采用了钢板冲压工艺。铸铁工艺相比钢板冲压工艺拥有更好的承受载荷能力。当然用更好的材料(如镁铝合金)也能实现增强悬架承载能力同时兼顾轻量化的目的。但对于厂商来说,在达到悬架系统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如何控制成本才是其经营之道。
● 麦弗逊式前悬架
柯迪亚克麦弗逊式前悬架的下控制臂采用了钢板冲压工艺,在保证承受载荷性能的前提下,较好地降低了制造成本。前悬架轴承座采用的是铝合金材质,相比铸铁材质,在轻量化方面有更好的表现,降低了前悬架簧下质量,提升响应性能。
柯迪亚克前悬架结构和制造工艺与同尺寸、同平台的途观L保持一致,两者前悬架部件有着较高的通用率。
衬套配置的不同与车型的级别/定位有非常大的关系。更高端的车型为了营造底盘的高级感而采用了成本更高的液压衬套。
由于没有全框式副车架的两根纵梁来进行正碰撞击力分担与引导,柯迪亚克需要通过优化车身设计来提升整车正碰防护水平,如增加高强度钢的使用比例、优化正碰撞击力导向、在提升大梁强度的同时优化其溃缩吸能结构、加强乘员舱结构等。
级别更大的上汽大众途昂整备质量更大,前副车架受力更大,因此无法进行过多的轻量化,镂空设计也较少一些。
柯迪亚克前部制动系统采用的是单活塞浮动卡钳,100-0km/h刹车距离为37.08米,达到优秀水平。
柯迪亚克与其他大众MQB平台车型一样,采用的是常见的麦弗逊式前悬架。在汽车制造工业中,产品性能与制造成本一直是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如何在它们之间取得平衡体现着厂商的实力。柯迪亚克的前悬架设计诠释了大众MQB平台是如何通过设计和制造工艺在保证前悬架性能及轻量化水平的前提下,较好地控制成本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