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中县古典主义音乐学习组

肖邦 | 让钢琴“唱”出如此优美的旋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瓦伦蒂娜
最唯美版的《肖邦·雨滴



19世纪初迎来了浪漫主义时期,与同时代繁荣发展的艺术和文学一样,也是音乐史上极具魅力的世纪。

从历史上看,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相继爆发,以往封建君主教会制渐渐解体,作为音乐人也渐渐脱离与宫廷的依附关系,转而向城市中心生活靠拢。至浪漫主义时期,个人独立创作的活跃度明显提升,从民间寻找创作素材也是趋势,而且也出现了乐评阶层,从古典主义时期的精品中寻找创作点的事件也很多。

·挪威浪漫主义画家Johan Christian Dahl作品

浪漫主义初期的代表人物是有舒伯特、舒曼、门德尔松、柏辽兹、肖邦、李斯特等。例如,舒曼的“头衔”除了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外,还是知名的音乐评论家。这个时期的音乐家在继承和发扬维也纳古典乐派风格的基础上,有的人根植传统,还有的人专注创新,怀有创造一个“音乐新世界”的目标,年轻的作曲家肖邦就在这个群体之中。

·从左上依次为舒伯特、舒曼、门德尔松

·从左下依次为李斯特、肖邦、柏辽兹


肖邦(F.F.Chopin,1810─1849)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自己的音乐创作了。他是一位专注钢琴写作的波兰作曲家,早年在华沙学习,18岁时就已经形成了以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为主的创作风格。

在1831年,肖邦来到法国的巴黎,在那儿结识了雨果、巴尔扎克、海涅等知名作家,还见到了比他早8年就到这里的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并与当地的音乐家柏辽兹成为了好朋友。性格内向的肖邦喜欢在巴黎的沙龙里演奏自己的钢琴作品。随着听众的认可,得到鼓励的肖邦一直在努力不断推出自己的新作,他为巴黎的这些小型聚会构思出诸如小夜曲、练习曲、华尔兹与前奏曲等充满激情和思想的众多钢琴小品,犹如诗人一样,善于用钢琴来表达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

·左下一为李斯特,右上三为肖邦


美国作家罗杰·凯米恩在他的书中这样称赞肖邦,没有一位作曲家像肖邦一样能让钢琴“唱”出如此优美的旋律,“他让人产生钢琴在唱歌的幻觉”。

此外,“念故乡”也是深处巴黎的肖邦常怀的情结。从小耳濡目染的波兰民间音乐也成了他成年后创作的素材来源。以玛祖卡为代表的波兰舞曲形式,在肖邦的精心构思下,闪耀出最具波兰舞曲风格的光芒,从而奠定了他作为波兰风格作曲家的主导地位。

·肖邦童年时在学校弹琴油画

有没有肖邦的那首钢琴旋律长久住在你的心里呢?

感人的旋律留给人的记忆是长远的。肖邦的钢琴曲《雨滴》,曾经是我在每年夏天的毕业季到来时经常会想到的旋律。那张CD盘的封面有一枝带着露珠的翠叶,放在琴键上,非常抢眼。这首作品是肖邦降D大调前奏曲中的一首,写于1838年。它结构自由,内容好似即兴而发,但却张弛有序地展开情绪上的各种变化,中间可以听到固定的单音伴以单调的节奏,但是在细节处加上了很多神奇的音型。

 


前奏曲是一种短小的乐曲,通常是一首较长作品的前奏。但肖邦的前奏曲并不是这种前奏的概念,他的每一首前奏曲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或影像。这也是肖邦作品的伟大之处,简单之中创造出丰富而奇妙的乐音世界。在音乐史上,肖邦的前奏曲对整个浪漫主义音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李 云 迪
《降D大调前奏曲·雨滴



文献索引:

·史料综述参考罗杰·凯米恩的《听音乐》

·分内容和资料源自M. Tomaszewski撰写的《肖邦图像日记》(A Diary in Images)。

·一些内容选自阅读克洛维·列维-施特劳斯《看·听·读》后的部分笔记。


每日一句

在音乐中有时就会看到对于所有人来说,在一切时候所共有的语言。

                     ——克洛维·列维-施特劳斯(法)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往期聆听回顾:

点击下列关键字可以阅读相关文章哦!


两位炫技大师一见《钟》情的完美融合!

乘着歌声的翅膀,请随我前往音乐家聚会的天堂

爱泡咖啡馆的音乐家舒伯特和他的第九交响曲

聆听 | 音乐也会说话

聆听 | 手持《魔笛》的莫扎特

聆听 | 让贝多芬带你走向田园深处

聆听 | 那些有故事的音乐


作者:聂小华

编辑:刘海明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央视音乐APP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更新内容

?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