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艺术学会 (SACA) 是一个开放性学术实践平台,致力于古代艺术审美教育与当代生活美学实践的探索和交流。
德彪西的自然世界
the natural world of claude debussy
Hiroshi Sugimoto
Bay of Sagami, Atami 1997
德彪西的自然世界 - 钢琴音乐会
5.25日 7:30pm
安福路201-1,casa casa 2层 SACA艺术空间
演奏:谢亚双子、谢亚鸥
曲目
克洛德.德彪西 (1862-1918)
《六首古代墓志铭》(选段)为四手联弹而作
《小组曲》(选段),为四手联弹而作
《前奏曲》第一卷(选段)
*** 曲目以当天为准
*** 购票请移步进入微店,早鸟预购280元 / 150元(学生票),当天票350元。
德彪西是一个很神秘的人,喜欢神秘。他拿了罗马大奖,去到罗马,却非常痛苦。根本没有呆完就走了,特别不喜欢那个环境。
宋代瓷器的以莹润的釉水和纯粹的造型著称,灵感大多来源于自然,受熏陶于自然,神秘又充满力量,这跟德彪西有没有什么关联?
Giuseppe Eskenazi, 10th May - 1st June 2018
Song: Chinese Ceramics / Gogottes: A Rift in Time
前几天与谢亚双子见面,聊起她最近正在研习的德彪西先生。交谈间,她递上一本德彪西先生写的《克罗士先生》,拜读后竟让人欲罢不能,德彪西先生与克罗士先生锋利睿智的一问一答,偶然的旁白调侃,使得德彪西先生的形象一下就变得十分有血有肉。
从乐曲上去接近他,说实在我了解得不够多,关于他的音乐风格前人已经总结了很多,例如从东方美的角度,“很中国”、“很写意”、“很朦胧”……等等的理解去形容这位充满黑色幽默的先生,我不确定他本人会不会喜欢。毕竟他是一个感性的男子,他是“夜晚很迷人,于是我决定什么事也不做……”的德彪西先生。
他是15岁(或者16岁)就写出beau soir(beautiful evening),展现惊人的才华和天赋的德彪西先生。当然,德彪西先生并没有像他所说,夜晚一迷人就什么事儿也不做,看来偶尔也会弄点什么。
歌词
“Lorsque au soleil couchant les rivières sont 4roses Et qu'un tiède frisson court sur les champs de blé, Un conseil d'être heureux semble sortir des choses Et monter vers le coeur troublé. Un conseil de goûter le charme d'être au monde Cependant qu'on est jeune et que le soir est beau, Car nous nous en allons, comme s'en va cette onde: Elle à la mer, nous au tombeau.”
“在夕阳下,溪流泛着玫瑰色, 一阵轻微的震颤掠过麦田…… 小溪流向大海,我们走向坟墓。”
ALLEN:是什么吸引你弹奏德彪西的音乐?
双子:我很早便开始接触德彪西的音乐,从听觉习惯和审美上,他的音乐在中国接受度非常高,虽不能说听着他的音乐长大,但他的几首《前奏曲》自中学弹过之后,便再也无法忘却那些音乐的神秘魅力。
那时我对于他作品的谱面以及弹法自然还有很多疑问, 直到我21岁时在法国南部Villecroze跟随德彪西音乐的权威钢琴家Claude Helffer上大师班,他告诉我法国人如何对待Cédez(渐慢),如何处理Rubato(自由节奏或弹性节奏),如何在演奏时设想钢琴以外的音色,德彪西钢琴音乐的声音出发点很多时候都不是钢琴自身的音色,比如他常在管弦乐作品中用的长笛。
最重要的是我听了他的示范,那种不可言喻的音乐即可印入脑海,虽不能一下子替我解开德彪西音乐的层层迷雾,但似乎品尝到了陈年的红酒,珍贵的身体感悟得以封存,多年后我又翻出德彪西的《前奏曲》开始再一次学习他的音乐。
雍福会,茶点
容器:黑色是一束光™ 衍生品
“夜晚依然美丽而又动人,可是别人也看得出来,我并不孤芳自赏…… 我有些迷惘,而且满脑子尽是些最令人讨厌的想法。”
我不得不说,从读《克罗士先生》的第一句话开始我就喜欢上了诚实又有点戏虐,文质彬彬的德彪西先生。爱恨分明的德彪西先生,说犀利的话,又不让人觉得失礼,这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一个能把话说的怎么好的人,我想,乐曲也不会差到哪去吧,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南宋,吉州窑蓝色窑变茶盏
ALLEN:妳是用什么思路研究德彪西呢?
双子: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当我决定学习某位作曲家的作品时,我总希望能够从人性的角度去认识他,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多年后你可能还是感到一无所获。但这未曾不是一件好事,在此期间我研习了许多德彪西的其它作品,比如管弦乐、室内乐作品,我发现他跟每个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一样,在艺术上有着清晰的自我诉求,尽管在别人眼里看来是不可理喻的。比如我发现了一首他19岁时创作的四手联弹作品《交响曲》,作品的结构、长度、音乐内容立刻让我产生浓厚的兴趣。
1880年他曾与柴可夫斯基的赞助人梅克夫人一起旅行,他的义务除了教梅克夫人的女儿钢琴以外,还要与梅克夫人一起演奏四手联弹。梅克夫人向他介绍了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乐》的四手联弹版,借此他熟悉了四手联弹这一体裁,并在日后的创作中始终喜爱这一体裁。
我相信当时主流教授们并不会欣赏这么一首作品,它既没有清晰地标明该作品是作为完整交响乐的第一乐章,还是单乐章作品,和声语言可以说是瓦格纳的翻版,中段又很受俄罗斯音乐风格的影响。显然《交响曲》是一首习作,但一百多年后我透过它看到是一位年轻作曲天才,对于和声自如地运用,音乐色彩自由地转换,曲式结构近乎出于惯性的高水平布局,演奏这样的音乐令我感到新奇、自在、愉悦,它也能够帮助我更全面地认识德彪西先生。
北宋,耀州窑剔刻牡丹纹瓶
德彪西19岁的时候就写了钢琴四手联弹的“交响乐”,这个作品虽然可以清晰的看到他受瓦格纳的影响,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在这个作品在技术层面,思想层面的起点已经在一个很成熟的高度。俨然一个智商优秀,高度敏感,又措辞优雅的绅士。
ALLEN:你研习德彪西的《前奏曲》有什么发现呢?
双子:通常我们说到法国音乐总会提到音色,就像说到德国音乐第一反应便是结构。我经常会聆听德彪西自己演奏他作品的录音,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是我靠近他音乐思想的最佳途径。
我发现音色固然重要,但他也仅是作曲家构建音乐的一个元素, 它必须在整个音乐中具有某种积极的功能,才会产生相应的美感。也就是说我会跟研习其它作品一样,反复学习谱面上的所有信息,构建抽象且清晰的表达方式。我发现,每首前奏曲之间的速度快慢、调性安排、包括乐曲长度,都是经过严密安排的;再深入到每个乐段,旋律与和声使用更是奇妙而细致。
然而当我看到德彪西手稿时,我笑了,我苦苦探寻的这一切尽善尽美,像是被他随意挥洒在乐谱之间似的。我在想要是我能拥有他千分之一的功力该多好,我不得不说他对我的即兴音乐产生了极大影响。伟大作曲家一定有特殊的工作方式,但德彪西一直保持他在作曲上的神秘性,我曾听过瑞士音乐学家Xavier Bouvier关于德彪西音乐的讲座,他曾指出很多音乐分析学专家也没有办法运用常规的分析法则来分析德彪西的作品。
简单说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在缓慢地建立我与作曲家之间一种关系,它是极为私人的,也应该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试图创造一个较大的演绎空间。
最近被谈论的最多的就是,德彪西先生与东方的关系是什么?假如非要去寻根,有可能是来自于1889年的巴黎世博会的影响吧。这次的世博会对德彪西来说意义可能是重大的,甚至对那一代的法国音乐家的影响很大,包括拉威尔先生。在那里,他们听到了东方的调子;梵高在那里看到了浮世绘等等,这些高度敏感的人类,保持开放的态度,无论何时何地其实都在观察,吸收营养。是不是有影响,可能有;是不是绝对,不是。
ALLEN:大家给德彪西定义的音乐风格是经常说是印象派,跟莫奈、跟朦胧联系在一起。我想德彪西先生本人可能并不喜欢这样的说法,他显然是个经常反思的思考型男子,对所谓“定性”的东西理应是非常排斥的。你怎么看?
双子:我非常理解,人性是多面的,人格是立体的,我们很难用某些简单的定义来概括一个人或事艺术创作,更何况是如此多层次的意味顶级艺术家。
德彪西先生的灵感,更多应该是道法自然吧?他无时无刻在观察,就连他举的例子都是自然界里最生动的画面。
“真正的美除了静默以外,不可能有别的效果…… 不信我给你举个例子。当你每天看到落日的灿烂景色时,你可曾想过鼓掌?”
又或者是,德彪西先生在谈及贝多芬的作品的时候:
“魏因加特纳先生趁这好天气,在这天指挥拉姆赫音乐会的乐队进行演出,天公虽好,人却不作美。他首先指挥了《田园交响曲》,其指挥之细腻犹如心细如发的园丁。音乐之花上的小毛虫被剔得一干二净,以致人们会想入非非,把它当作一幅油漆画……”
德彪西先生措辞优雅,态度坚定,他总是用自然界最美的画面来骂人,这让我十分敬佩。就连被骂的人,可能也会觉得不错。
南宋 吉州窯玳瑁釉剪紙貼雙鳳紋長頸瓶
千利休家族舊藏,銘「飛鶴」
ALLEN:你是否认为这个作品在技术以及思想层面的起点已经在一个很成熟的高度?关于其它作品,你有什么延展性的做法吗?
双子:是的,今年九月准备在贵阳与谢亚鸥举办室内音乐节,每周末举办两场音乐会,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音乐形式从室内乐、艺术歌曲到钢琴重奏、独奏,德彪西的音乐仿如一条隐形的线索贯穿于整个音乐节中,以此纪念德彪西先生逝世一百周年。
我们将会演奏全卷《前奏曲》,我弹第一卷,谢亚鸥弹第二卷。除此之外本次音乐节还邀请了来自美国、法国、日本等地的音乐家一起参与。曲目还涵盖了德彪西四手联弹《交响曲》、《小组曲》、双钢琴作品《林达拉哈》、《小提琴钢琴奏鸣曲》、长笛独奏《Syrinx》(潘神的排箫)等。在这个过程中,我想让听众对德彪西先生不同时期的作品有一个立体的认知。
allen wang,“五峰园-4”,60*40cm,2018
《前奏曲》被广泛认为是德彪西先生的代表作,第一卷写于1909-1910,第二卷写于1912-1913。。标题本身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给演奏家提供了参考和对比的空间。但德彪西先生允许演奏家先用自己的感知演奏,把标题留到了最后,更像一种饭后甜品。
“怎么样,弹完了,你想到了我想到的高度了吗?” 我想这应该是德彪西先生会边笑边说的话。这个做法,让德彪西先生打开了一扇时光之门,永远保持一个对话的方式,多么绅士与天才。
关于笑,我又不禁想起了德彪西先生对克罗士先生的描述:“克罗士先生有一个干瘪瘪的小脑袋,和显然惯于进行形而上学辩论的动作…… 他从来不放声大笑,笑起来鼻子眼睛皱成一团,犹如一池静水,被人家投进了一块石子。笑容久不消失,令人难以忍受。”
德彪西先生在这里,再一次为我们展示了如何用优美的涟漪来骂人,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好好学习。
前奏曲曲目之间的快慢,长短的安排,乐句的布局,每一个作品都处于一种游刃有余的状态,精雕细琢但又从容,这种气息自德彪西先生十几岁开始便一直延续。这种自由度是能被感知到的,对于听众来说,这无疑是乐曲以外的另一种精神享受。
allen wang,“五峰园-1”,60*40cm,2018
后记
唱片 - “未命名”
出生于贵阳的钢琴家姐妹谢亚鸥,谢亚双子从近年来一直在探索如何在西方世界推广中国当代音乐。谢亚鸥曾在2012年5月25日柏林孔子学院成立十周年庆典上参与策划组织过一场题为“印象派与中国音乐”的音乐会。曲目涵盖德彪西以及中国当代作曲家的作品,从音乐的层面,谢亚鸥透过这场音乐会,提出了一个思考 — 即所谓的印象派的风格,是源于法国还是中国?其真正的起源是哪里?用笙来演奏的古曲,和德彪西的钢琴作品,放在一起,这种曲目的组织方式,为西方的听众提供了另一种接触中国当代音乐的可能性。
无论这个问题是谁先谁后,是对是错,这种音乐会曲目的安排,对西方听众接受中国当代音乐是成功的。这实际上架构了从美学上欣赏不同文化音乐的一种思路。
此后的四年间,她们多次受邀在法国、德国各地举办过以该思路为探索基调的音乐会,并引起了各地观众对中国当代音乐的广泛兴趣与关注。
2016年,谢亚双子和谢亚鸥开始为“谢姊黑白”钢琴二重奏策划录制一张延续这个思路的唱片,挑选了最重要的两位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拉威尔先生的作品,以及中国当代作曲家朱践耳先生,王西麟先生,邹向平先生的作品。2017年在柏林完成录音,将于2018年底跟大家见面。
德彪西的自然世界 - 钢琴音乐会
5.25日 7:30pm
安福路201-1,casa casa 2层 SACA艺术空间
演奏:谢亚双子、谢亚鸥
曲目
克洛德.德彪西 (1862-1918)
《六首古代墓志铭》(选段)为四手联弹而作
《小组曲》(选段),为四手联弹而作
《前奏曲》(第一卷,选段)
*** 曲目以当天为准
*** 购票请移步进入微店,早鸟预购280元 / 150元(学生票),当天票350元。
*** 本次音乐会演奏钢琴由HansenPiano赞助
*
“黑色是一束光”™,是一次结合古代与现代、不同领域的器物展览新尝试。
“桑叶的世界”
安福路201-1 2层展厅
黑色是一束光™其他文章,你可能感兴趣:
如何逛博物馆学知识:
- 哈佛大学、费利尔塞克勒、波士顿博物馆
- 芝加哥、费城、米尼亚普里斯博物馆
- 馆藏定窑鹧鸪斑剖析
- 馆藏吉州窑木叶盏统计
如何做伟大收藏家:
- 像安宅一样拥有国宝
- 安宅品味的展开
- 横河民辅在东京国立
- 黑色王子的七个亮点
如何建博物馆:
- 朝圣之旅:1910年西湖龙门风光…
如何喝茶:
- 千利休的审美
- 和松本宗弘教授喝酒
- 夏季的茶盏
如何搞Party:
- 来自京都的风
*
本内容版权归中国古代艺术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
sacaspace@gmail.com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