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
17
那些懂音乐的小说家
Find Some Music in Novels
村上春树《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
2016年,做音乐的文学爱好者鲍勃·迪伦拿了诺贝尔文学奖。2017年,写文学的音乐爱好者石黑一雄拿了诺贝尔文学奖。——如今,不通音律,在文学界似乎也已经没法混了。?嗯,让我们来听听这些“小说中的配乐”。
1
村上春树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
和他的巡礼之年》
作者: 村上春树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译者: 施小炜
出版年: 2013-10-1
页数: 288
定价: CNY 39.50
装帧: 精装
丛书: 新经典文库·村上春树作品
ISBN: 9787544268417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色彩を持たない多崎つくると、彼の巡礼の年),是村上春树于201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引导主人公多崎作踏上旅程的旋律是弗朗兹·李斯特的《巡礼之年》。《巡礼之年》创作的背景,乃因李斯特在巴黎结识了已婚的玛丽‧达古尔伯爵夫人,而她为了远离世人议论,抛夫弃子,与李斯特前往日内瓦定居。接下来的四年,两人旅游瑞士与意大利。作品“巡礼之年:第一年”与“第二年”就是这段生活的纪录。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不是一部励志作品,它理解伤痛的程度超越了《挪威的森林》的柔肠寸断,也超越了《神的孩子在跳舞》那种亟需救治。这一次村上春树写道:“那时候他终于能够接受一切了。在灵魂的最底部多崎作理解了。人心和人心不只是因调和而结合的。反倒是以伤和伤而深深结合。以痛和痛,以脆弱和脆弱,互相联系的。没有不包含悲痛呐喊的平静,没有地面未流过血的赦免。没有不历经痛切丧失的包容。这是真正的调和的根底所拥有的东西。” (资料来源:《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村上春树的现实主义,三联生活周刊,孙若茜/村上春树的自信与初心,,廖伟棠)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节选
有一次听钢琴的唱片时,作觉得自己以前曾经听过几次。曲名不知道,作曲家也不知道。但是音乐中充溢着寂静的悲哀。开始的时候,用单音奏出的主旋律给人以舒缓的印象。随后沉稳的变奏。作从所读的书页中抬起眼睑,询问灰田这是什么曲子。
“是弗朗茨·李斯特的“乡愁(Le Mal du Pays)”,《巡礼之年》这一曲集的第一年,收入在“瑞士”卷中。”
“痛苦是不可避免的,是否被它折磨是可以选择的”
——村上春树
2
木心
《此岸的克利斯朵夫》
《温莎墓园日记》
作者: 木心
出版社: 印刻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2-7-1
页数: 416
装帧: 平装
丛书: 木心作品集
ISBN: 9789865933234
《温莎墓园日记》是木心的小说选集。木心曾说,他的短篇小说可说是一种叙事性散文,就像音乐上的叙事曲。《此岸的克利斯朵夫》是选集的倒数第三篇。
本书取材驳杂,型态多变,时不论古今,地不分中外。有典型的故事新编,寓有人心不古的感慨;在生活广度以及人性深度等方面多所探索,分别表现了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与轻;牵涉到对于爱情的种种想法跟记忆;悼亡生命中几位友朋行过的感怀述事。
《温莎墓园日记》叙事平缓,不追求情节上的起伏,而变成淡淡散散的,像散文般的格局铺展开去。写着月淡如水的故事,没有冲突,没有煽情,充溢着一湾泓水,淡定如神,却写出了一个灵动的世界,用透澈而节制的笔调,描绘出人生的无奈、情愫、重聚、别离与生死。
《此岸的克利斯朵夫》节选
艺专傍山临湖,山是“孤山”,湖是“平湖秋月”一带。早先有音乐系,设在与“平湖秋月”相连的长榭的“罗苑”,成排的琴室,水面风来,仙乐飘飘,那是三十年代的西湖韵事。轮到我辈,只剩礼堂台角的那架立式的“莫扎特”,练琴者一个接一个,宛如岗哨换班,交替之际,不免要攀谈几句。席德进中等身材,宽肩方脸,发式童花,即是短短地散盖在额上,像个小沙弥,他知道我不把他放在眼里,我知道他认为我不在话下。白球衫白短裤白麂皮快靴,我这一身白必然惹他生气。他的毛蓝土布短衫草绿军裤橡胶鞋,也不符我审美准则。各自有所畏惧,摸不清对方到底有多少分量。当时都没有分量。谈贝多芬,谈肖邦。最大的难事是要年轻人承认浅薄。
贝多芬的交响乐,从NO.1—NO.9,一个金指环作交换,老板还找我不少钱。旧式的唱片多沉重,二人分提。至今我仍留恋那种精装的硬封套的圣物,那种重量的象征性。
“纯艺术“纯到了对社会对生活只用哲学的角度历史的角度来接触,热衷理论忽略经验,注定要从自我架空的状况中摔落。当年艺专美专几许骄子,都是西方浪漫主义回光返照中的蜉蝣。浪漫主义狂飙运动早已过去,东方却还凭借迟迟射来的余辉,蜉蝣们上下其舞。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三乐章《如歌的行板》
3
伊迪丝·华顿
《纯真年代》
作者: 伊迪丝·华顿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者: 赵玲 / 赵兴国
出版年: 2012-1
页数: 325
定价: 26.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企鹅经典
ISBN: 9787020087655
《纯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以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纽约上流社会为背景,讲述了贵族青年纽兰·阿彻尔在传统女性梅·韦兰和自由奔放的埃伦·奥兰斯卡之间艰难抉择并最终走向成熟、实现自我的故事。
阿彻尔出身于正宗的上流家庭,他在不可动摇的传统习俗中长大,循规蹈矩地过着有闲阶级的平静生活,他与大家闺秀梅·韦兰的婚事也称得上金玉良缘。但这位年轻绅士与他的同类稍有不同,他喜欢读书,喜欢思考,见过更多的世面。因而,他对于传统习俗的束缚与压抑有较深的感受,对墨守成规的枯燥生活不时产生反感。于是,当焕发着自由精神的埃伦·奥兰斯卡出现时,他被她深深吸引,并由同情转为爱慕。奥兰斯卡也因阿彻尔的真诚相助而对他倾心。然而,面对威力强大的社会传统习俗,他们的爱情注定逃脱不了悲剧的结局。
小说第一章中通过阿彻尔的内心独白,描写了穿着打扮与众不同的埃伦。叙事中,发生在歌剧院里的故事被模糊了,几乎停顿了,而叙事时间在不断的流逝,埃伦的首次出场带给纽约上流社会的震动在发展。(同名电影的开场曲是歌剧《浮士德》Act III, Scene 6中的“Jewel Song”)
古诺歌剧《浮士德》选段《珠宝之歌》
夏尔·弗朗索瓦·古诺(Charles Francois Gounod,1818-1893)是法国作曲家。歌剧《浮士德》确定了他在西方音乐史上的地位。这部取材于歌德名著的歌剧通常被作为“抒情歌剧” (Lyric Opera)的典范。
珠宝之歌(第三幕“玛格丽特家的花园”)是该剧众多生动旋律中最突出的一首,它被安排在玛格丽特的长大场景最后一段,这首高潮时唱出的华美技巧修饰段与她开始唱的叙事歌“图尔国王”形成对比,姑娘既天真淳朴又肤浅虚荣的性格及见到珠宝后情绪变化的过程被细致地表现出来。
电影《纯真年代》剧照
4
帕斯卡·基尼亚尔
《阿玛利娅别墅》
作者: 帕斯卡·基尼亚尔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译者: 曹德明
出版年: 2010年4月
页数: 300
定价: 25.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2137442
《阿玛利娅别墅》是基尼亚尔的力作,充满古典文学韵味,述说着生命的疾苦,而音乐是人生的拯救。
本作秉承了基尼亚尔优美细腻的文笔,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人间的痛苦和追求解脱的欲望:安娜·希登是个个性十足的钢琴家,长期对驾驭自己的感情充满信心,然而她却目睹爱人托马对她不忠。她决定与过去的自己告别,开始新的生活。在老友乔治·罗尔的帮助下,她冻结了银行账户,抛弃现有的一切,隐姓埋名,来到意大利漂泊。她来到了靠近那不勒斯的一座小镇,住进了被幽静、蔚蓝的那不勒斯湾包围的阿玛利娅别墅。安娜渐渐感到生活并未抛弃她,重新得到了创作的灵感。可是,人生的苦难再次将她钳制……
普塞尔《哦,孤独》
亨利·普赛尔 (Henry Purcell,1659-1695),是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也是英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吸收法国与意大利音乐的特点,创作出独特的英国巴洛克音乐风格。
普塞尔最早期现存作品可追溯到1680年。作为一位作曲家,普赛尔的才华可能是晚熟的,虽然他早期也有作品写出,但从1689年为切尔西(Chelsea)的一所女校创作描写迦太基女皇狄多和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的爱情的歌剧《狄多与埃涅阿斯》,在狭小的框架内达到高度的戏剧紧张性起,不断地应邀为《戴克里先》、《亚瑟王》、《仙后》等剧目配乐,显示出他那以音乐刻画激情的天赋,被比作希腊神话中琴声能使猛兽俯首、顽石点头的诗人和歌手,称为“不列颠的奥尔甫斯”。
“啊,孤独。 我最甜蜜最甜蜜的选择。 我投身于黑夜。” 在《阿玛利娅别墅》中,普塞尔的咏叹调《哦,孤独》中的叠句反复出现,像进行曲一样有节奏。
电影《阿玛利娅别墅》剧照
5
蔡骏
《宛如昨日》
作者: 蔡骏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副标题: 生存游戏
又名:宛如昨日·死神与少女
出版年: 2017-4
页数: 360
定价: 39.8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40480028
蔡骏,中国悬疑小说家,中国悬疑小说畅销纪录创造者,被《人民文学》选入“未来文学20大家”。至今已出版小说26部,作品总销量超过1400万册,读者遍布全球,图书版权输出美国、亚洲其他国家、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与电视剧。
代表作:《天机》《人间》《谋杀似水年华》《幽灵客栈》《荒村公寓》《地狱的第19层》《蝴蝶公墓》《最漫长的那一夜》等。
《宛如昨日·死神与少女》简介:
有一种传说,在魔女失踪十八年后,
她将在南明路上复活,
死神为伴,发红如火,发红如血。
一位因任务失去至爱的警官,
一位被查出脑癌的编程天才,
一位行踪诡秘的脑神经科医生,
一只主人接连殒命的忠犬,
一位奉献毕生所学最后却惨遭灭门的老师,
拼出一条凶险哀凄的追凶之路。
他们历经痛苦、猜疑与纠结,
舔着伤口,踏出自我救赎的脚步。
蔡骏:《死神与少女》
——地狱边沿的圆舞曲
少女:
走开,啊!快离去!
远离我吧,你这个可憎的骷髅腐愚!
我还年轻,啊!快离去!
不要碰我,亲爱的死躯。
死神:
把手递给我吧,美丽温柔的少女!
我为交友而来,并非将你辱虐。
勇敢些,我并不可憎,
躺在我的手臂上吧,你将安稳入梦。
1817年,舒伯特创作了这首名为《死神与少女》的曲子。正如曲子的名字一样,在钢琴演奏中,人们可以似幻而非的跟着旋律体验死神的脚步声。
这首曲子以深沉的音区、阴暗的和唱为背景,浑厚而有节奏的演绎出了死神的样子:死神的步伐放佛踩着乐点慢慢向少女靠拢,而此时面对未知恐惧的少女失声尖叫。
来源:蔡骏个人公众号
图文来源:网络
“田艺苗的田”整理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