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此生将近,唯有你的眼神我不能忘记
李斯特的「叹息」,贯穿这部电影始终,同样的曲调却随着剧情的发展有着不同的速度和停顿,女主人公侧耳倾听的时候,她假想这些音符是为她一人演奏,在夜风中它们似乎是在替她诉说着 一个少女的迟疑踟蹰;钢琴家凝神演奏时,行云流水,他的音乐中有着他渴望的世人景仰,他在初见端倪的成就中迷失。多年以后,琴声不再绕梁,斑驳的鬓角诉说着时间的苍茫和人生的无奈。
由于父亲早逝,Lisa与母亲在维也纳,过着深居简出、小市民的穷酸生活。随着时光的沉逝,Lisa开始厌弃她与母亲的现实生存状态。
1885年,Lisa十三岁时,邻家搬来了一位英俊潇洒的年轻钢琴家Stefan Brand。对于一个生活天地非常狭小的女孩来说,在另一个大世界里颇有名气、英俊潇洒的钢琴家是一个奇迹,对于女孩来说作家是一个诱人的谜,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她把一个十三岁女孩的全部精力一股脑用来窥视他的生活。
一次偶然的机会,Lisa与迎面走来的Stefan差点撞了个满怀。无人生阅历的女孩不知道他对身边的女性一概投去的那具有吸引力的、脉脉含情的目光和他那惯有的对女性温柔殷勤的态度并不意味着爱慕,她以为作家的柔情只是给她一个人的。于是,从那一刻起女孩的心便永远属于他了。
#You had me at Hello
Lisa的生活从此有了一个新的圆心:她开始注意自己的着装打扮、礼仪举止,上舞蹈课,去图书馆落满灰尘的书架上找寻伟大的音乐家,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向他靠拢。就像她后来给他的信中所言:I begun to prepare myself for you.(我开始下意识地为了你做一切准备)。
几个月过去了,Lisa慢慢认识Stephen的朋友,其中大部分都是女人。
What I really lived for were those evenings that you were alone. And I pretended you were playing just for me. And though you didn't know it, you were giving me some of the happiest hours in my life.
“我等待着的,是一个一人独处的夜晚。我假装你的琴声是为我而起。虽然你从未知晓,但你给了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直到有一天,母亲决定改嫁,她们举家迁往异地。Lisa在单相思的苦恋中度过了青春时光。当她出落成一个美丽的少女的时候,童年时对钢琴家的崇拜和暗恋迅速发展成为炽热的爱恋。为了将来能和他在一起,成年后她拒绝了年轻的诚恳追求,独自回到维也纳,每天晚上悄悄来到Stephen住宅的周围徘徊,默默关注他的行踪。
在日复一日望眼欲穿的痴情等待中,容貌出众的Lisa终于引起的了钢琴家的注意。
轻松的对话中,是他对女人熟捻的温柔;不对等的,是她整个青春的期盼。
Stephen:我应该介绍一下我自己。
Lisa:不用,我知道你是谁。
上天安排他们这一次并肩而行,她不想要结束。
♫
然而,在Stephen沉迷于声色之时,上帝不时会向他派去使者,提醒他还有一份有关音乐的前程等待他去经营。咖啡吧里的犹太经纪人,走上前想要预约洽谈的时间;高级餐厅里的优雅女士将她比作“年轻的莫扎特”;甚至初识的Lisa,带着真诚却不安的眼神,对他说:有时我听你演奏,觉得...我觉得你还没找到你想要追求的,我也不明白那是什么。
可是Stephen并没接收这些提醒。
他用调侃的语气掩饰他些许的震惊:你在我的钢琴里多了多久。不用解释,我猜你是个精灵...或许,有一天你能帮到我。
在马车上,Lisa微笑着给Stephen收紧了领口的围巾。惊异之余,Stephen说很久没有人这样对过我了。逢场作戏的纨绔公子,在这一瞬间,心中应该是泛起了一丝涟漪。
即使与简 爱相恋至深的罗切斯特先生,应该也是爱过他的第一任夫人的,尽管后来他还是抛弃了她,将她锁起来,称她是疯子。任由她癫狂的怒气化成了火,烧毁了整个古堡。
他随即下车,买来了一束白玫瑰给她,说我应该没有猜错吧。Lisa温柔浅笑,说从此它就是我的最爱了。
她眼中的爱意投向这爱情的信物,心中荡漾的应该是张爱玲笔下的“唯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祷念。
♫
他们每天依偎在一起,谈天说地。
互相讲述他们未相识的从前,
她多么想,就这样讲下去,从此故事里有了一个他。
终于,命运给了她一个机会真正聆听他独奏的机会,完全属于她一个人的演奏。她依偎着,不忍远离。
答应我一件事。
任何事。
我连你住在哪里都不知,答应我你不会消失。
我不会是消失的那一个。
看似命中注定的短暂相逢,其实一直以来是她自己的执着坚持。那些缱绻缠绵背后,是她的惶恐不安。直到Stephen要去随乐团演出,不得已分别,Lisa都没有诉说她的深情:她是那个邻家女孩。
Two weeks. That train was taking you from my life.
两周回来。那辆火车把你从我的生命中带走了。
在无尽的等待中,Lisa生下了他们的儿子,取名Stephen,独自一人将他养大。那些艰难的日子,她不愿回想。她从未尝试联系过他,她想成对他从不求任何回报的女人("one woman you had known who asked you for nothing")。
Whatever it cost, it repaid me a thousand times.
不管付出了多少艰辛,我都得到了千倍的偿还。
孩子9岁的时候,Lisa结婚了。她嫁给了奥地利贵族Johann Stephen,他知道她的故事,照顾她的孩子,给了他幸福安稳的生活。看得出,Johann很爱Lisa,他问你快乐吗?我要让你快乐,像你带给我的一样(I'll make you to be as happy as you made me.)。
没有一件事情是偶然发生的,流逝的每一分钟都有效,走过的每一步都是算数的。一次音乐会上,大家互相寒暄时,有人认出了当年的天才钢琴家Stephen Brand 也前来观赏。人们不再谈论他的音乐,他自己也几乎不再弹奏。
“10年前。他确实展现出杰出的才华”
...
“可惜。有那样的天赋,,
他本可以成为一代钢琴家的。”
Lisa在音乐会中途离场,等待马车的同时她遇见了同样离开的Stephen。他早已不记得她了但又一次被她吸引。Lisa无意惹恼丈夫,马车赶来,她即刻走上前,却看到丈夫早已坐在里面。车上一番关怀、劝慰的话,并没有让痴迷的Lisa冷静理智下来。
这次分别15年后的重逢,让Lisa又一次奋不顾身。丈夫提醒“我将会利用我一切能力阻止这件事情的发生。”她却要像以往一样,抛下作为女儿、母亲、妻子的身份,呼唤他、奔向他、回应他。
几天之后,夜幕降临,Lisa来到了童年时的住所,她带着少女时仰慕的眼神看向Stephen的窗。
他当然很高兴她的到来。Stephen自顾自地聊了聊以往的生活,以及放弃演奏钢琴的原因,他还是没有认出Lisa,觉得她同那些前来求欢的女人们一样。她满怀的希望和寄托破灭了,一如她带来的白玫瑰,散落在桌上。她走了。
之后不久,回到寄宿学校的儿子死于伤寒,Lisa自己也一病不起,她被带到医院。在儿子的灵床前,她给Stephen写了一封信,讲述了她的一生,他们的儿子,她对他的深情。
Lisa死后,她的信被寄出,同时院方告知Stephen她的死讯。震惊之余,Stephen想起了他们三次的相逢。他问仆人是否认识她,聋哑的仆人写下了她的名字, Lisa Berndle。Stephen走出公寓,仿佛看到当年那个给他开门的小女孩,一脸羞怯和真诚。
大门外,一辆马车等待着载他前去面对Lisa丈夫的决斗。原本打算逃走的Stephen,终于决定面对他的所为,登上了前往决斗地的马车......
《叹息》是李斯特《三首音乐会练习曲》之三,该曲的主旋律在不同的音区,两手交替演奏,其单音像海浪一样连绵起伏,再加上柔美的琶音进行伴奏,极好地体现了李斯特的典型浪漫主义特点。在《叹息》这首乐曲中,优美的旋律奏出了一种田园意境,仿佛乘坐着一艘小船,在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海上慢悠悠地晃荡着,这是多少人向往的美好时刻。《叹息》一曲中的许多分解琶音,在变幻无穷的和弦带动下,美妙的旋律,就好比人的思绪一般,就算有无数值得怀念的往事,在现实面前,也只能化作一声叹息。
再次聆听
纳博科夫(代表作《洛丽塔》)给妻子第二封情书如此写道:
你来到我的生活中,不是来拜访的,而是走进了一个王国,这里的每一条河流都在等待你的倒影,每一条路都在等待你的踏足。
茨维格笔下的Lisa也有惊人相似的慨叹,伴随着李斯特的「叹息」,道出人生落幕时的无奈与黯淡:
你从来也没有认出过我,你从我身边走过,就像从一条河边走过,你总是走啊,走啊,不停地向前走着,却叫我在等待中逝去了一生。
图片 ✎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整理 ✎ 杜四太太
RFE:
《浅谈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三首之3「叹息」》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etter_from_an_Unknown_Woman_(1948_film)
你可能还想看看
♥
汉密尔顿夫人 | 罗西里尼小姐 |
杜莎夫人蜡像 | 纳尔逊将军
窗外的风雨声 | HMV
见字如面| R&J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