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亚洲投资管理部董事总经理哈继铭将从经济增长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汇率、股票市场等四个方面为读者深度分析未来的经济。
高盛亚洲投资管理部董事总经理哈继铭认为,股市是在一个比较窄的走廊里面震荡。
哈继铭表示,现在的判断是未来五到十年新兴市场的股票基本上都是跑输发达国家的,眼前来看欧洲的股票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展开,首先是经济过去几十年高速增长靠的是什么、未来这些增长动力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其次是在这个变化当中我们遇到了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然后是还想对中长期的汇率变化做一个分析和展望,最后再谈一下股票市场。
经济过去几十年高速增长靠的是什么?未来这些增长动力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这个变化当中遇到了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
人口红利
在建国以后差不多三十年的时间出生率非常高,那个时候鼓励多生多育,生五个孩子以上是光荣母亲,但是这个政策到了1978年以后改为计划生育,变成最多只能生一个,。
。
首先如果你在脑子里形成一张图形,设想一下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时候的人口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
它是一个向左倾斜的三角形,就是这边小孩子很多,中年人和老年人相对比较少,这样的社会有以下的特征,第一是劳动力供应不足,尤其是相对社会总人口不足,家里五六个孩子,六七个孩子,即使夫妻两个都工作,家里的情况不是很好。
这是因为劳动力供应不足,但同时也伴随着储蓄率的下,把这几个孩子喂饱了就不错了,哪有钱用来储蓄、买房子、投股票?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社会缺人、缺钱就一定是贫困的。
这样一个鸭蛋形的人口结构下产生了至少四个重要的经济现象:
第一是经济增速快。因为这个国家劳动力供应相当充裕,资金价格劳动力成本非常廉。
第二是社会储蓄率很高。老人小孩是不储蓄的,中年人是储蓄的,所以中年人占比高的话社会储蓄率就很高,资金就会过剩,资金过剩的话利率就会比较。
另外就是增长不平衡的失衡增长。经济增长是靠廉价的劳动力和资金推动的,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出口业、制造业的发展,廉价的资金促进了投资的发展,但是消费这架马车相对比较弱,赚了钱的人首先想的不是花钱而是怎么攒钱。
但凡能挣钱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存钱,那么就造成了经济增长出口和投资两驾马车很强劲,但是消费很疲软,出现了一种所谓失衡的增长。
这就是为什么的GDP里面消费占比很,美国私人部份的消费就占70%,私人部份的消费就占30%,加上政府部份的消费就勉强到50%。
第三个现象就是房价高。因为寻找投资载体的话不可能像过去把钱存在银行,利率可能比通货膨胀还,所以大家就一个劲地买房子,不断地买房子,把房子当成自己的退休保障和退休金在买,一家或者一个人拥有数套房子的现象就在变得非常普遍。
第四个现象就是升值。因为在这个鸭蛋形的人口结构下资金和劳动力价格廉,的出口非常强劲,增速远远超过进口,所以每年都有大量的外汇储备积累下来造成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因此就产生了对的升值压力,对外至少是升值的,因为有巨大的外汇储备。
这四个现象人已经享受了差不多二十多年,向前看这只鸭蛋还能保持多久?我相信保持不了多久,很快这只鸭蛋就会变成一只右三角形,将来就是老人是社会当中的主力军,是最弱的,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在社会占比是最高的。
那个时候中年人就是现在说的年轻人,就是80后和90后将来变成劳动主力军,他们在人数上是少于父母辈的,他们的下一代可能会更少,如果计划生育政策不改变的话就会更少。
所以就要变成一只右三角形的话,劳动力供应又不足了,而老人在社会当中的占比上升以后会使得这个社会的储蓄率下降,因为老人是负储蓄者,储蓄嘛,顾名思义就是收入减掉消费,老人没有收入,但毕竟是要消费的,所以社会当中的负储蓄多了储蓄就会下降。
这一点在当年的日本就已经看得很清楚了,日本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储蓄率一度高达25%,当然比现在还一点,是28%,就是一个家庭收入当中有28%是拿来储蓄的,那70%多是拿来消费的,但是日本现象的家庭储蓄率降到4%,我相信这28%早晚也会降下去。
到了右三角形人口结构的情况下,刚才说的四个现象都会出现转变。
第一是经济不可能增长得那么快。因为未来劳动力供应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短缺问题,会推高劳动力的成本。
第二是整个家庭的储蓄率下降。社会的资金供应就不会像现在那么充裕,会导致资金价格的上升。
第三是越来越多的人退休以后首先想的不是买房子,而是怎么卖房子。中年的时候买房不就是为了退休以后卖房套现养老吗?这就是当时买房的目的,所以将来卖房子的人比买房子的人要多,房价是要跌的。
上海很多家庭至少都有三个房子,自己一个,岳父母给他一个,周围邻居一看都是三个房子,至少三个房子。
第四是的出口增长速度还会明显下降。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劳动力、资金价格都上涨了,所以就变成了一个人更值钱、钱更值钱、干啥都不挣钱的社会,不是说生产什么东西到外面出口就有优势,可能越南和其它的一些国家比更有优势。
从端的产品来说是这样,高端的话又很少有品牌,基本都是靠廉价的要素价格来制造产品而不是创造产品,所以将来的出口增长速度会下降。
但是随着中产阶级的涌现,进口还是会保持比较高速的增长,将来可能是出口增速慢于进口,就是外贸出现逆差。
日本现在就是逆差,日本在1990年出现人口的拐点,这条红的虚线大家可以看到,但是它毕竟是一个有品牌的国家,所以之后的十到二十年出口还是比较强劲的,直到现在出现了逆差。
尽管日元在大幅贬值,但日本还是逆差,可想而知,用不了十年二十年马上就会逆差,因为没有什么品牌,而且人的消费,尤其是年轻人消费倾向还是比较强烈的,这样的话可能是面临一个不再是像现在升值的压力,而是一个贬值的压力。
这种情形会主宰的许多现象,包括人口红利的兴衰。关键是这个拐点在哪?根据我们的测算,拐点就是2015年。
2015年是有工作能力的人在社会中的占比达到最高点,达到73%,比当年的日本还要高,但是由于之后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早期的光荣母亲政策会使得老龄化到来得非常的剧烈、非常的迅猛,劳动力大幅下降,所以会对经济的增长构成很大的挑战。
而且现在人越来越感觉到过去增长10%的GDP所需要的贷款增长速度还没有我们现在增长7%所需要的贷款增长速度来得快,因为现在的投资效率是在下降,过去一块钱的贷款可以带来相当大的GDP增长,现在一块钱的贷款贷不了了,因为很多行业都已经过剩了,再往里投就是互相竞争,产生不了太多的附加值。
即便要保持7%左右的经济增长,对贷款的需求可能比过去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时候资金的供应又比过去少很多,年利率就得上升。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还有一些原因,就是利率市场化,过去利率是国家管制,现在放松管制利率上去了,这也是一个因素,所以各种因素都会使得将来的要素价格,无论是劳动力、资金还是土地等等价格都会上升,抑制经济增长,所以增速下降是必然的。
改革红利
,但是到了1994-1995年的时候政府开始整个治理,那个时候有很多国企被关闭,工人下岗,三角债问题、银行坏账问题暴露出来,最后政府同志国企改革、金融改革注资上市重组来为之后的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
在九十年代中期经济是一路下滑的,到了1998年以及本世纪初的时候推出了一些有助于增长的政策,比如1998年的房改,2001年的WTO,、,就是这种国企关闭、工人下岗都是做减法,到了1998年以后房改、WTO才是做加法。
也就是说当经济投资过热以后,所谓的改革就一定意味着改革的初期是要做减法的。因为这个时候需要改革还是会制造更大的过剩,如果是加快的话那就谈不上什么改革,目前有那么多过剩的行业,要是再加快的话只能是雪上加霜,肯定是使得一些过剩的投资更过剩。
但的经济增长经过在九十年代的一波调整之后,给之后的从1998年到2007年差不多十年左右时间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到了2008年的时候外部需求一下子受到了影响,就是美国的信贷危机,之后是欧洲的债务问题等等,使得外需大幅受挫,出口下降。
现在可能面临的是过去的改革红利正在消失,而人享受了二三十年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经济将是呈现一个很明显的下降的态势。
于是乎我们看到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国企改革、完善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金融改革、税收改革等等,这些改革我相信是很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
改革也不是灵丹妙药就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更何况改革真正能不能落到实处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决定里面的最大亮点就是让市场起决定性的作用,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灵丹妙药就能解决很多问题,我不这么认为,您可以设想一下,2008年以前美国的所有价格也都是市场决定的,市场一直都起决定性作用,但为什么还是出现危机呢?
1997年亚洲以前所有的东西也都是市场决定的,但是也照样出现危机,1990年以前日本的市场也是起决定性作用,但还是出现问题,关键是经济太失衡了,一个失衡的经济是仅仅靠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解决不了问题的,还需要经历更深层次的调整。
失衡
过去大家都说经济外部失衡内部失衡,外部失衡就是出口占比过高,现在这个比例下来了,但是内部失衡似乎愈演愈烈,表现在投资占GDP的比重过高。
这里做了一个估算,,显示投资占GDP的比重是47.8%,2013年的数据到现在还没有公布,根据前面公布的这些季度数据可以匡算出现在这一年的比例进一步上升,到了52.5%。
所谓调结构就是要把这个比例调下来,但是过去这一年没有调下来,反而是上升了。要说这个52.5%是什么概念?到底是高还是?不妨做一下历史和国际的对比。
过去最高的时候是42.8%,,现在是52.5%,日本和韩国这个比例最高的时候,日本是七十年代,韩国是九十年代,分别是40%。
也就是说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比较的这个比例都是过高,而且扩大的周期过长。但是这次从2000年到现在十三年马不停蹄,中间在2008年的时候有过短暂的停顿,后来被4万亿推到了现在的高度。
你可以想那么长的扩张期产生了多少过剩的产能?这个过程中一定会产生三个泡沫:产能过剩的产能泡沫、债务泡沫和房价泡沫。
这种房价泡沫除了刚才说的人口因素推动之外还有政府在里面的影子,因为需要制造房价中的泡沫获得更多的土地财政收入。
这个比例投资率的上升最终导致投资效益的下降,这个图显示的是一块钱投资能够带来多少GDP,2008年以前一块钱的投资能够带来三毛五,现在是五毛六,为什么是这样?
因为很多行业都已经是过剩了,再往里面投的话只能是互相降价,现在你看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还一直是通缩的。
这种情形发展下去一定会使得行业当中最弱的一些企业无法经营、出现亏损,乃至最后倒闭,之前他欠的钱无法偿还影响了金融,这个就是我们现在遇到的最大的一个坎儿。
那么有没有办法来纠正这种失衡?有没有办法来化解这样的风险?纠正这种失衡第一是需要决心,第二是需要时间。
比如本届政府说在它的任期内把这52.5%降到一个更为合理的水平,比如40%能用多长时间呢?
不可能用一年降下来,那经济就崩溃了,假设是用八年的时间到2022年,就是本届政府的最后任期大概降到40%,这样的话你必须要使得投资这驾马车跑得比消费或者出口要慢才有可能使得这个比例降下来,因为GDP就是这三驾马车的加总,投资这驾马车必须要慢于另外两驾才有可能慢于GDP。
大家知道消费和出口短期内推上去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要以投资增速的下降为前提实现这种经济的调整。
根据数量上的测算,如果要实现这样的调整,今年的GDP就不应该增速超过7%,数据测算是6%左右,而且未来几年GDP的增长速度都应该有所下降才能够真正实现所谓的调结构。
过去为什么一直没有上升?因为它是人口红利推动的。社会储蓄率在不断地上升,银行每年都会收到很多的存款,社会上也有很多的闲散资金,所以银行可以拿它来放贷款,闲散资金可以去投信托。
等到2015年以后拐点到来储蓄率没那么多了,这个时候再想放贷,再想让一些信托产品借新还旧,你想做都做不到,没有那么多钱让你去滚动。
因为2015年就是个坎,你推不上去了,所以那个时候的问题如果现在不加以解决的话那个时候债务泡沫更大、产能过剩泡沫更大,那么就会硬着陆,就会被逼、被迫下调。
这个就是为什么现在调结构,应该说是时不我待,剩下的时间不多了,现在调结构也许还能实现软着陆,如果不调的话将来一定是硬着陆。
债务泡沫
在2008年以前整个社会的债务负担占GDP的150%,现在是230%,个人还是相对比较小的,现在占到20%多,这一块主要是按揭贷款,还有少量的汽车(行情专区)贷款,你把这一块拿掉剩下的还是200%多,就是政府和企业的,其中政府就是53%,。
但是企业这一块很大,企业这一块占到150%,其中108%是银行贷款,剩下的是影子银行,影子银行这一块就是绿颜色的最近几年涨得最迅猛。
说到政府的债务负担好像不重,日本是200%多,美国和欧洲接近80%-100%,是50%,实际上是不高的,但这是一种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理解应该把企业中的相当一部分加到政府头上去,因为在能够欠钱的基本都是国营企业,在国外国营企业很少,所以的这些国营企业一旦出事的话政府是不可能休戚相关的,广义的政府债务应该把53%加上相当大一部分的企业债务,所以也是差不多接近150%-250%这么一个水平。
,因为老龄化的到来会使得社保基金出现一个很大的窟窿,那个时候往社保基金里面贡献钱里的人少于从社保基金里拿出钱的人,老人多了,能够工作的人少了。
这个现象当初在日本也看到过,日本这条中直线显示的是1990年人口红利消失,有工作能力的人社会占比急剧下降,伴随这个过程出现日本的政府债务大幅上升。
1990年的时候也就是50%,现在到了200%,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这些退休人员没钱了怎么办?政府肯定要发债填补社保的窟窿,这条蓝线还会进一步上升。
房地产 商品消费
再来谈谈房地产,上届政府对于房价的打压力度是比较大的,但是对于这种信托产品、银行贷款控制不够严,所以就产生了债务负担、债务数量大幅上升,但是房价是也上涨,但是有个别的政策打压房价,到了新一届政府,这个房地产比较强调让市场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房价去年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暴涨,尤其是北上广深涨了20%。
这两届政府都要求经济增长维持高速,要稳增长,过去还说保增长,所以无论是通过哪一种渠道,地方政府总要获得资金来维护经济增长,那怎么办呢?
过去就是发信托,但是现在这方面管得严了,那就卖地,要是卖地的话,想把地卖出一个高价钱,那就需要放松对房地产价格的调控,从而使得房价上涨,这样才能吸引企业,尤其是开发商,甚至国企也参与以高价拿地。
卖地的话就要给房地产开发商画一只饼,房价还在涨,可以高价拿地。这是鸡和蛋的问题,房价上涨他们是来拿地了,这样一来的话就会形成几个泡沫同时在膨胀。
这情况对我们现在投资者来说提出了一个很大的挑战,还能做什么呢?这些泡沫的产生大家都是有一种预期,早晚还是要纠正,这种纠正显然对于原材料行业,对于房地产行业,对于金融行业会造成比较大的冲击,所以的股市里面基本上都是这些行业,股市是非常的迷,尤其是旧的经济增长模式的板块非常迷。
接下来投资可能要把焦点放到消费这个领域,消费这个领域和原来的投资和出口相比,如果投资和出口给他起个名字叫做制造的话,消费这个领域就叫为制造。
投资出口是Made in China,消费是Made for China,过去几年要赚钱的话应该瞄准人造什么就投什么,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能够赚到钱,将来可能不是这样,将来是人买什么你投到哪里,投到里面才能赚钱。
人现在在买什么呢?第一是在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这两个领域里面都有发展的空间。商品里面比较重要的一块就是一些品牌的产品,前几年涨得很迅猛,到了这两年有些品牌明显地出现了负面的影响,但是还有一些可能是影响相对比较小的,比如的进口汽车的增长。
这里看到汽车的增速每年还是10%左右,但是从欧洲进口的汽车增长了20%多,去年是20%多,前年更快。尤其是宝马、奔驰这些跟政府打压不打压没有关系,本来宝马奔驰也不能用作公车。
当然,这些投资标的本身也是有它的投资价值,我们看到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欧洲有很多著名的公司股价跌得很惨,但是现在的欧洲经济正在复苏,所以这个时候他们的估值在很的情况下将来上升的空间很大,而他们当中有很多跨国公司,很多产品都是卖给的,是迎合了为制造这么一个题材,比如现在生产四辆宝马就有一辆是卖给大陆的。
除了汽车之外,另外一个是农产品。的老百姓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也在出现改变,原来喝豆浆的现在很多都喝牛奶了,原来吃米饭吃面条,现在吃肉的也有很多,一斤猪肉就要消耗六斤粮食,一斤牛肉要消耗十三斤物资。
人间接地对粮食和对农产品的需求通过畜牧业在大幅增加,使得自己不得不每年从国外进口越来越多的粮食。原来很多粮食自给自足甚至略有出口,现在都变成净进口国了。
如果是商品消费主要还是体现一个消费升级的话,那么服务消费就是一个量的扩张,我们看到一个国家服务类的消费,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会快于商品类的消费,美国在七十年代的时候就是那样。
今天的和美国七十年代的时候非常类似,商品消费占比实际上依然是过高的,现在差不多达到70%左右,服务消费只有30%,发达国家则是倒过来的,发达国家是商品消费30%服务消费60%,说明我们将来上升的空间巨大。
比如在医疗保健、金融服务和电讯行业,美国七十年代的时候家庭支出里面的占比分别是7.8%、5%和3.2%,但是到了九十年代的二十年之后又翻了一倍。现在这个结构和美国七十年代很接近,相信要不了二十年我们就会翻倍。
比如在医疗领域里面,美国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还没有老龄化这个问题,有老龄化的问题。美国那个时候也没有环境污染的问题,现在有那么多环境污染会使得这个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进一步上升。这个就是随着收入水平的变化,人们的消费结构产生的一个潜移默化的变化。
医疗教育
在医疗教育方面的支出只占GDP的7%都不到,西方国家都是在13%-14%这样的水平,翻了一倍,可以看到将来是朝着那个方向增长,其实这几年在医疗教育方面的支出已经是一个很高的速度在上升。
电讯方面也是,就拿手机来说,的手机数量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当中最多的,但是保有率还是比较的,我们是100个人80台手机,但是在发达国家100个人有超过100台手机,所以我们的基数已经很大了,但是发展的空间依然很大。
另外就是电商,有了手机以后只是一个硬体,这里可以通过软体带来很多商业的机会,所以现在电商的增长速度是大幅上升。
比如去年从整个零售的数据来看涨了13%左右,但是通过电商的零售涨了70%。而且的这些互联网公司和美国相比我觉得还有一个特点,其它国家的分工是比较细的,比如Facebook只是做社交的,亚马逊是卖东西的,的互联网公司什么都做,打的也可以,支付也可以,存款也可以,社交也可以,都有。
所以这样的话就使得他们的发展空间更大。还有就是金融服务,有很大一块金融服务现在基本上还是属于处女地,就是境外理财、境外投资。
国内的券商很多,100多家券商,最后竞争的费用很,国内很少有投资机构帮助投资者到境外投资理财,而这方面的需求会越来越强,尤其是将来我觉得会更强。
现在大家说买个房子以后还能涨,但是以后万一跌了呢?更多的钱肯定要找更好的方式来理财。
银行贷款,老百姓的存款还不算企业的存款有45万亿,拿出10%就是4.5万亿,那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因为现在的QDII就是允许境内投资者到境外去投资的钱也就是600亿元都不到,所以这个4.5万亿就相当于它的80倍,那是什么数字的增长?
所以哪个企业能够抓住这种商机一定会受益匪浅。还有就是旅游,这个我不用解释了,大家都知道,其实不光是在国内,远一点的美国、欧洲,近一点的台湾、澳门,一到长假都是人,还有澳大利亚,他们说在悉尼不管是哪个地区的方言,方言骂一句马上会有同样的方言骂回来,都是你老乡。
还有就是电影票,就是文化娱乐行业,2005年的时候的电影票房收入只有日本的一个零,2012年就超过它了,2013年是在2012年很大基数的基础上又有一个大幅的上升,这几年一直是呈一个所谓的指数型态势。
这个我相信是我们将来投资的机会,这样的投资机会一时半会可能还难以从股票市场上寻找到,因为我们知道股市场还是打上了旧的增长模式的烙印,原材料、银行、地产,新的行业、代表为制造的行业还不多,有些PE的机会我相信大家都能够感悟到。
这里我想再讲一下的情况。既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内部因素是在2015年前如果红利释放出口快于进口,外汇储备在增长,所以是升值的,但是之后很有可能出现贬值。
除了这个因素之外还有美国的货币政策也在变化,通常来说,美国货币政策很松的时候往往使得其它国家的货币对升值,倒过来的话就是贬值。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历史,1989年到1993年的这四年中美国是减息的,联邦基金利率从10.5%降到2.9%,这个过程当中有大量的资金涌入到泰国、印尼、马来西亚、韩国,推动那里的经济增长,也推动那里的资产泡沫膨胀,但是1994年开始美国加息了,加息以后这些国家的货币就开始面临着贬值的压力,但是这些国家当时硬顶着不贬。
这是1994年这些国家的汇率基本上还是平的,不愿贬值,为什么不愿贬值?实际上还是对于改革长痛和短痛的选择,很多执政者往往是选择长痛,不愿意选择短痛。
我在1998年的时候我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我被从华盛顿派驻到雅加达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印尼的代表,到了那里之后我就问这些央行和财政局的官员,其实美国在1994年就加息了,你们已经面临着贬值的压力,可以看到你们的外汇储备一个月一个月在减少,为什么你们不主动贬值?硬是顶到1997年出现这种断崖式的贬值?
实际上是这样,说穿了就是总统不让贬,因为总统有很多亲戚和孩子在1994年以前借了好多外债,那个时候外面的利率很,他们借了很多来保国内的房地产和投资,如果1994年贬值的话他们的还债负担就加重了,他们还不起,所以这种利益集团等于是绑架了的经济政策不让贬值,那等于一窝人都在船上,明明知道船有漏洞还这样呆下去,长远有没有想过?
长远说明美国就加了几次息就不加了,他们自己也受不了,不加大家就都解套了,但实际上事实不是这样,一加息的话很多资金就抽逃,逃回美国,把美国经济搞的互联网革命了,那个时候美国股价大涨,所以美国看到这种情况就继续加息,一直到了这些国家外汇储备枯竭,汇率一落千丈。
有人说现在新兴市场的情形可能还不如那个时候那么糟糕吧,那个时候是没有贬值,竟然能顶住,现在更能够顶住,为什么现在会因为美国的货币政策转向我们,我们就会贬值吗?
不会,那个时候那么惨都没贬,这个判断可能是有点问题,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没贬,道义上是承担着一种责任,就是不好意思贬。
因为在1989年一直到1994年汇率贬了很多,1989年大家还能记住的话,那个时候三块二兑一,到了1989年是八块七,很多亚洲国家说我们的危机就是你们造成的,你们偷偷在那里贬值把我们的生意都抢走了。
所以到了1997年到1998年他们大幅贬值的时候确实是没贬,但是今天情况就不同了,今天正好倒过来,现在他们在拼命贬值,没贬。
若干年后完全有理由说现在轮到我了,而且当时有这个底气说不贬值,实际上还有一个原因。
我们知道汇率政策实际上就等于是一个货币政策,你承诺汇率不贬值就代表你不用货币政策来支持经济,如果你印钞票印得太多的话,你来支持经济的话那就会贬值了,所以你说不贬值实际上等于我就不用货币政策这只手,就用财政政策能够抵御。
当初有这个底气,.7%,现在是53%,这是狭义的定义,如果是广义的定义的话当初是100%,现在是200%多。
当时确实是有这个能力做单手俯卧撑,就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不用就可以,但是今天我觉得做不了这个承诺了,我们看到财政上的情况债务负担很重,可能将来还有更多社保上的负担,今天就不会再做这种承诺了,我是不贬值。
再说,现在大家为什么觉得在升值,别的国家都在贬值?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最关键的一个原因还是希望实现国际化,就是让成为一个国际通用的货币,希望国际上贸易、投资乃至于外汇储备都有在其中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
要想达到这个目标,你不能让,现在你就贬的话谁还敢要你的钱?所以在达到目标之前至少要和保持一定的稳定。
我们回过头来问一下自己,其实要想真正成为国际货币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很多国家都想让自己的货币成为国际货币,最终也是不了了之。
到底能不能实现国际化?这是一个时间才能回答的问题,但我们作为投资者不妨可以做两种假设:一种就是两年后实现了国际化,一旦实现国际化,为什么还要让一个劲升值?那不是傻吗?
当初没实现国际化的时候需要这个为诱饵来把大家框进来拿,之后应该贬值才对,就像美国一样,拿了很多之后可以贬值,可以缩水。所以从这个政策的意图上来看是不可能说国际化实现了以后还一个劲地升值,那是不理智的。
如果是第二种情形,最后没能实现国际化,并且两年以后大家觉得国际化仍然是一场梦,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个时候就会反思了,干嘛现在拿那么多啊?
原来以为能够实现国际化,结果不能实现国际化,大家也会对的投存做出调整。因为毕竟的含金量是不高的,什么叫做的含金量?
就是一个一百块钱的里面有多少硬通货在支持着它?我们知道的外汇储备硬通货有3.8万亿,相当于20万亿,但是的M2广义货币有110万亿,这二者除一下是20%都不到,这个比例是比很多国家都的,要是到香港的话是100%,必须要有1才能发7.8港币,有1可以发5倍的,如果在过去的问题之下就代表这个国家货币的含金量是很的,要是现在说就是含储量很,人家为什么还要拿呢?
觉得两年后自己就变得硬通货了,这20%就变成100%了,和美国一样,美国央行手里没有很多和澳元,但是自己手里就是硬通货,想要钱就印,但这个目的不是谁都能达到的。我的意思是,达到的话会贬值,不达到的话更要贬值,就是这么一个风险在里面。
另外我们也知道,一个国家的货币如果长时期地对内贬值对外升值那是不可能的,我们看到外汇储备量很大3.8万亿所以要对外升值,但是的印钞速度比美国还快,M2体量太大110万亿,所以就感到对内贬值,几年前去超市两百块大包小包拎着出来,现在你拎拎看,拎不了什么东西,所以就是对内贬值。
股市
这张图可以说明股票市场的很多问题。这张图显示的是美国股市相对于新兴市场股票的走势变化,向上走代表美国跑赢新兴市场,向下走代表美国跑输新兴市场。
这里有什么规律可以寻找?这个是1994年,从1994年到2000年美国是加息的,这个过程中美国股市跑赢经济,为什么美国要加息?
因为它的经济好了才加息鼓舞,其它的国家原来在美国减息的时候吸纳了很多热钱,而且这些热钱使得他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快,忽略了结构上的弊端,没有能够及时改革,等到美国加息把水抽走的时候发现很多人没有穿游泳裤,之前看不出来。
这段时期可以看到美国是大大跑赢新兴市场,我们可以看到有1997年到1998年的亚洲还有俄罗斯违约等等问题都在里面,直到美国2000年IT泡沫破灭以后开始减息,减息之后又催出另外一个泡沫,就是房地产泡沫,2008年破了以后又减息做了很多次的量化宽松,这个过程中会代表金砖四国大大跑赢美国,但是现在开始风向又转了,又不一样了。
这几年的发展使得许多新兴市场出现重大的结构性问题迟迟没有解决,等到美国加息的时候潮水褪去的时候我们又可以看到很多问题会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我想讲的是,这个拐点要么不要出现,一旦出现不是两三年就能结束的,不是像印尼人当初想的1994年加息我不贬值,我顶一年,一会儿就又风平浪静的,其实不是,这个现象一旦出现没有七年十年的时间是不可能完成的,现在我们才刚刚开始看到,我们现在的判断是未来的五到十年新兴市场的股票基本上都是跑输发达国家的,眼前来看欧洲的股票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我们把1945年二战以后的股票市场数据一致到现在拿出来分析,如果你把它估值做一个排列的话,第一档是最便宜第十档是最贵的话欧洲股票现在处于第四档,过去也都是到过第四档,到了第四档之后第二年股票上涨的概率是94%,上涨的幅度是12%,不包括分红,就是股票价格,如果包括分红的话就是超过15%。
对于其中有些国家,比如西班牙,我们觉得它的上涨空间达到20%,它的估值水平比德国、法国更便宜,而且西班牙和希腊以及意大利相比,这几年来采取了更多改革的措施,经济付出的步伐更快。
这是欧洲,如果拿美国来看,美国在第九档,第一档是最便宜的,第十档是最贵的,美国在第九档,不便宜。
历史来看过去处于第九档的时候第二年上涨的概率在60%,上涨的幅度在5%左右,但是我们想说,现在的情况可能比历史平均的情况来看要更加的优越,为什么?
因为当过去股票涨到第九档的情况之下,美国的经济已经呈现出了以下一些现象:第一失业率很,经济很好,第二是工资通货膨胀压力已经显现出来了,第三是美联储已经加息了几次。
今天我们看到股票估值虽然在第九档,失业率依然在6%,工资没有上涨压力,没有通货膨胀压力,美联储加息我们觉得最早也要到2015年下半年。
现在所处的宏观环境大大地优于过去股票处于第九档的时候,说白了,为什么说工资不涨对股票有利呢?
因为经济增长的成果一定是劳资双方来分割的,说明现在美国经济是在复苏,但是复苏的成果劳动力享受不到,都让资本回报获得了,所以美国经济不怎么涨,但是股市涨得很快,则是倒过来的,的经济增长很快,但是经济增长的成果一半让政府税收拿去了,一半让工人拿去了,工人的工资在猛涨,留给资本家和企业主的这部分利润率是越来越小。
GDP可以涨8%,股市就不涨,所以我们都说经济不错,股市不行,美国股市不错,经济不怎么行,道理就在这里。
所以我们觉得从美国的情况来看是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但是另外还有一点,我想说的是我们也要注意股市上的这种风险,如何来把握和利用这种风险?
比如根据美国过去七十年的数据来匡算,当股票处于第九档的时候,这一年当中有下降5%的这种情形的概率达到100%,这一年中一定会有下调5%的现象,下调10%的概率也在60%。
看到这个现象的话,我们就会形成一个想法,长期来看是要涨的,但是中间好像要找一个好的时点来买。
要是放在的话就只能等了,等到一个好的时点就去买,但是也可能等不到,就是一个概率的事情。要是在美国的话,这个资本市场非常发达,它有许多工具不需要你等。
比如你可以卖一个做空期权,什么叫做卖一个做空期权?就是我做出一个承诺,现在股票是2000点,到了1800点我就接货,你做这个承诺,如果股市真的到了1800真要接货,但是如果不到1800点,由于你做了这个承诺,这个承诺是有价格的,现在你立马就可以拿一部分的钱。
我算了一下,这个钱可能年回报率在7%,假如股票最后没有跌到1800点最后没有能够进场照样可以拿7%的回报,一旦进场了这7%是已经归你了,但是你1800点接货,第二年第三年接茬赚钱,这是比较发达的资本市场提供的工具可以使得投资者有更多的选择,的话就不可能。
这是对于美国或者西方的股市,如果说有一个比较科学的理解,寻找到比较合适的产品,我们投资的机会乃至于回报要比仅仅盯着好得多。
的策略倒不是一定要做空,我们觉得今年不具有方向性的变化,你说今年一定是上涨,还是一定是下降?我觉得都不太可能,一定是在一个比较窄的走廊里面震荡。
现在大家说估值是比较便宜的,这个是历史平均估值在11倍,现在是9倍,是相对比较便宜,但是便宜自有便宜的道理,因为主要便宜在银行和地产,只有五六倍,剩下的把银行和地产拿掉就不便宜了,很多被大家看好的行业已经很贵了,所以银行地产原材料这些属于便宜。
我们觉得这些行业代表旧的经济增长模式,将来经济的转型对于这些行业来说还会有更大的负面的影响,所以我们即便便宜也不鼓励大家去买。
=====================
欢迎关注“22号公馆”
微信号:“szpangjie”
发布文章只是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